陈恭笑了笑:“没事儿,他喝多了。”

  而门外,陶胜男根本没有走远。

  听着寿伟翔的哭声,眼泪也一下子流了下来。

  她擦了擦眼泪,深吸一口气,起身离开了。

  她不需要保护,她甚至要保护好她的男人。

  ……

  ……

  寿伟翔哭了一会儿,就上床睡觉了。

  宋洪文一言不发,默默地在那里做笔记。

  陈恭犹豫一番之后,拿着笔记本起身离开了:“晚上别等我了,我不回来了。”

  他今晚上要好好安静下来写这篇文章。

  陈恭没有去生化实验楼,而是去了解剖实验室。

  杨广业和秦学海是两类人。

  秦学海胆魄更足,给了陈恭足够的自主权和尊重。

  甚至,当着实验室所有人的面直接宣布陈恭为第三负责人。

  可能外科的人,性格更加豪爽直率一些。

  而相比之下,做为副院长的杨广业,虽然是学术出身,但是却是管理岗。

  千万不要觉得搞学术的单纯。

  恰恰相反!

  医疗领域,搞临床的,永远比搞学术的,要简单一些。

  学术圈,是一个复杂的圈子。

  而外科、骨科的专家大夫,性格豪爽外向,经常会和学生们一起喝酒。

  架子不大!

  就比如曾辉,他虽然和陈恭开玩笑,但是遇到事情之后,从来不把陈恭当外人。

  陈恭来了实验室之后,直接来到了秦学海的办公室。

  这里有床,有桌子,旁边就是实验室,很方便熬夜加班。

  陈恭来过几次,倒也轻车熟路。

  说话间,他便打开了笔记本。

  随后,陈恭把手机里的数据导入进去。

  这是他这段时间的实验成果。

  三羧基循环,作为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

  而卡尔文循环,作为三羧基循环的逆行运转,其实也是厌氧生物的一种代谢途径。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而脂类代谢,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体循环系统从大型弹力型(如主动脉)到中型弹力型(如心外膜冠状动脉)动脉内膜的疾病。

  而它的特征是动脉内膜斑块形成。

  (尽管有严重情况下斑块可以融合)。

  每个斑块的组成成分不同。

  脂质是粥样硬化斑的基本成分,内膜增厚严格来说不属于粥样硬化斑块,而是血管内膜对机械损伤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于是,陈恭当初提出从根据三羧基循环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其实主要是从脂类代谢的思路进去的。

  这个思路,主要分成了四个步骤。

  而这个四个步骤,也逐渐延伸,成为了这个课题的立项依据之一。

  首先,第一步,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这是一种被称为“坏脂肪”的东西,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它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其次是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接下来是第三步,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第四步,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

  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总体说下来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三羧基循环的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

  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

  可是……

  陈恭却发现,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是不完整的,甚至存在一个问题!

  根据最新的《世界生化年鉴》报告的结果,第三步的泡沫细胞的形成,并非是主要线索和原因。

  于是,陈恭开始探寻泡沫细胞形成的顺序和思路开始研究起来。

  于是,这段时间陈恭的主要工作,就在这里。

  而很幸运的是,他的实验,做的不错!

  陈恭发现一点,泡沫细胞的形成,不能单纯按照这个思路来研究。

  他需要从小分子RNA的层面去探讨。

  于是……

  陈恭开始对小分子RNA进行了研究。

  小分子 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长度约 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 RNA,可以与 mRNA结合抑制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影响生物合成。

  而三羧基循环中,小分子RNA的存在,会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

  这个过程……陈恭觉得很神奇。

  事实上,陈恭也很幸运!

  他发现,的确是存在一些小分子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这些小分子,通过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等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更直接层面的研究。

  也就是说……

  三羧基循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不能单纯从三羧基循环下手。

  不能单纯因为三羧基循环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课题点,就盲目放大三羧基循环的作用。

  因此呢,这个课题,需要增加小分子研究。

  这才能更加完善起来。

  陈恭觉得,这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研究。

  若是抛开小分子rna的干预,只用三羧基循环角度出发,会产生偏差,也会对实验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当然了,陈恭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它是有实验依据的。

  这段时间,陈恭发现,小分子RNA:microRNA-21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

  这个点,是陈恭根据历史数据收集分析得到的结果。

  这个结果,陈恭之后进行了查询资料和实验。

  他发现,缺乏21号小分子的巨噬细胞其蛋白激酶(MKK3)基因过表达,促进 p38-CHOP和JNK信号通路,使调节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排的转运蛋白 ATP结合盒转运体 G1 (ATP-binding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1,ABCG1)发生降解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12]。

  这个发现,是最好的论证依据。

  甚至可以说是陈恭今天所有论据的核心所在。

  21号小分子RNA可以通过基因表达,促进三羧基循环ATP外排,从而间接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依据!

  同时,他最近做动物实验,发现21号小分子rna表达可显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IL-6的分泌,还可以对 TLR4的抗体以及 NF-κB的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进行前处理,负向调控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对粥样斑块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里,陈恭甚至萌生了一个思路!

  是否可以通过三羧基循环的反向循环,变相的进行一个负向调节,然后实现保护动脉粥样硬化的思路呢?

  ……

  陈恭的思路十分领先,甚至于可以说是从来没有人进行过的!

  这是巧妙的对三羧基循环的深度研究造成的结果。

  经费,陈恭自然是不会白白花费的。

  他是的确在研究东西……

  说话间,他的双手如同弹奏钢琴的精灵一般,在键盘上跳跃,飞舞。

  一个个字节敲打之后,形成了一个个新的思路……

  这将会成为改变这个课题的关键节点所在。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终于!

  两点三十五分的时候,陈恭完成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写完之后,陈恭感觉兴奋无比。

  方才酒意散了一半,陈恭的兴奋劲儿,却没有过去。

  这让他有些失眠。

  睡不着……

  可是现在,大半夜能干啥啊?

  成功犹豫一番,忽然计上心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最新章节,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