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270【杭州是个好地方】(1/2)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11-05 10:25:07
  蔡京举报朱铭的同时,也有无数官员举报蔡京,因为洪灾面积越来越广,内外官员都把账算在蔡京头上。

  两浙、淮南、江南、荆湖、广南、福建诸路,到了仲夏时节全在发大水!

  由于赈济不利,流民四处逃荒。

  面对雪花般飞来的报灾文书和弹劾奏疏,宋徽宗接连颁布两道圣旨:

  第一道,禁朋党。

  那些弹劾蔡京、王黼、朱勔、童贯、梁师成的奏疏,肯定是有人在结党发难。如果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出现海量弹劾奏疏?

  第二道,诏令南方各路监司,赶紧督促流民返乡。

  流民数量太多了,不驱散很容易出事。至于强行驱散之后,老百姓该怎么活,那不在宋徽宗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宋徽宗有更重要的事情——皇帝出书了。

  朱铭改进的油墨和活字术,让印刷成本变得更低。宋徽宗一口气印了5000本《御注道德经》,由他亲自注疏,勒令下发州县、道学和道观。

  这还只是开始,接着又印刷3000本《道史》。

  《道史》为纪志道家史书,蔡京挂名总编辑,由林灵素领衔编撰。

  接下来,还要编《道典》(《道史》的姊妹篇)。

  与此同时,在太学及预科学校,正式设立道学博士。又在林灵素的建议下重新调整道官、道职等级,道士的官职体系更加庞大。

  ……

  “砰!”

  冶铁场的后山,朱铭亲自开了一枪,弹丸飞得不知去向。

  屠申笑着拿起另一支,填弹装药之后,仔细瞄准几十米外的靶子。

  嗯……居然没有脱靶。

  鸟铳跟火铳不一样,这玩意儿枪管更长,且设置有瞄准星,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鸟铳的名字来源,便是能击中飞鸟。

  屠申说道:“俺带人反复测了填药量,药一弹二为宜。”

  随着火枪的气密性增加,以及颗粒火药的使用,配药量也是不断变化的。

  初时,火药和弹丸的重量几乎相等。渐渐的,变成火药是弹丸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最佳配药量,可在保证威力的同时,节省火药且不易炸膛。

  “削竹管取药,竹管容量恒定。”朱铭吩咐道。

  屠申点头:“这法子好,填药也更快。”

  解决了固定填药量的问题,屠申又说:“工匠已经熟练了,28天就能造一把鸟铳。固定铳管之时,现在用的是铆接,如果换成铜箍,还能缩短制造时间。”

  朱铭问道:“二者各有什么优劣?”

  屠申说道:“铜箍不便拆卸清洗,打造时容易;铆接打造繁琐,却更易拆卸清洗。”

  “暂时就用铆接吧。”朱铭现在不急,等大规模制作时,再采用铜箍固定方式。

  其实还有更省事儿的法子,即清代学习土耳其,用细棉绳进行缠绕。清洗枪管的时候,解开绳子就能取下,比铆接和铜箍都更省事。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枪管过热,可能在战斗的时候,直接把细棉绳给烙断。

  朱铭已经很满意了,他的预想是40天造一把,现在28天就能造一把。

  朱铭又问:“最远能打多远?”

  屠申说道:“俺们造了两种鸟铳,一种铳管长两尺两寸(67.5厘米),一种铳管长三尺一寸(95.2厘米)。究竟能打多远这个不好丈量,反正铳管越长、弹丸越重、填药越多就打得越远。最远一颗弹丸,在八十丈(245米)外找到。”

  245米属于动力射程,有效射程肯定超过100米,戚继光让士兵在百米开外放铳,看来是仔细测量过射程的。

  但那太远了,即便鸟铳射击精度高,肉眼也跟不上距离啊。

  一百米外瞄准,完全就是凭感觉。

  朱铭又转了一圈,便坐船返回州城。

  今年的夏粮征收期已结束,依旧没有完成额度,政绩考核肯定不过关。

  汉水流域的汛期更晚,南方诸路已遭水灾,金州这边还没开始大规模降雨。

  朱铭身为知州,竟然清闲下来。

  各衙门运转良好,不需要他过多插手。心思反而更多用于讲学,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官吏、士子,甚至是百姓前来听讲。

  《大学》偶尔会讲,更多的是讲解《道用策》。

  今天从冶铁场回来,刚踏入州衙大门,朱铭就感觉气氛不对。

  “太守,”郭文仲、王甲守在大堂,低声说道,“朝廷有公文送达。”

  朱铭快步走进黄堂,黄珪、吴懋、钱琛、张镗、李宝、范准等诸多亲随官吏,早就已经聚集在那里。

  “出什么大事了?”朱铭笑道。

  吴懋捧上来一份圣旨,还是诏书级别的圣旨。

  朱铭接过来一看,内容无非**禁学,这在他的预料之内,且属于最糟糕的状况。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