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打促和(六)(3/3)

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1-16 08:42:32
  

  一直到17世纪才有人发现这块阿留申人称作“alyeska”或“大地”的地方。

  1741年6月。丹麦探险家维他斯·白令(vitusbering)率领一批俄国水手从西伯利亚出发向东寻找新大陆。7月16日他们首次发现了阿拉斯加大陆,而在阿拉斯加水域生长的水獭成为这次探险最大的发现。

  到了1745年俄国猎人就在阿留申群岛建立了稳固的狩猎基地,从而开始了阿拉斯加的殖民时期。

  紧随其后的是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探险家,但真正留下来对阿拉斯加有重大影响的还是俄国人。1784年他们在南岸的科迪亚克岛(kodiak)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定居点。到1799年为止,他们的触角一直延伸至东南海岸的sitka,俄国对阿拉斯加的主权拥有就此确立。1799年开设俄罗斯美洲公司,对当地居民实行殖民统治。

  这些俄国后裔在阿拉斯加的土地上不断生息繁衍壮大。19世纪20年代欧洲战争爆发后,俄国疲于应战,无暇旁顾。其他国家的捕鲸人和皮‘毛’商纷纷迁至这块俄属地域。随着皮‘毛’贸易收益的减弱,俄国对阿拉斯加也感到索然无味。

  淘金热与政fu

  采矿业在经济中居突出地位。50年代在南部库克湾地区首次发现石油[3]。1968年北坡大油田的发现,使得石油开采跃居矿业首位。其他矿产有金、铜、银、煤等。北坡油田的普拉德霍湾油田是美国最大油田,至南部不冻港瓦尔迪兹长达1285千米的输油管于1977年开始运营。工业以鱼类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新兴部‘门’有炼油、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化‘肥’等。渔业发达,大马哈鱼为主要鱼类。出产海獭、蓝狐、红狐、黑貂等珍贵‘毛’皮。农业薄弱,80%以上食品进口。80~90年代以后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州建有公路和各种道路约2万千米,干线铁路长达758千米。飞机场几乎遍及每一城镇,为联系州内外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定期航班直飞本土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安克雷奇为全州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

  曾先后担任林肯和约翰逊两位美国总统的国务卿。在南北战争后期他以每公亩仅2分钱,总价720万美元的价格向俄国购买阿拉斯加。这桩买卖当时被许多美国人诟病,把阿拉斯加讥讽为“seward的冰盒”、“seward的愚行”。尽管如此,1867年美国政fu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手中购得。1867年10月18日美国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飘扬起来。然而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联邦政fu并不太在意这块最新的版图,只是1877年在sitka设立了一个税收机构,掌管阿拉斯加约153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和大约40,000的居民。直到发现黄金,情况才有了改变。。

  阿拉斯加有黄金是早已众所周知的事,但淘金热的真正形成是在joejunean和richardharris发现黄金之后。1896年育空高原发现金矿,掀起淘金热。成百上千的淘金者纷纷涌入这个后来以junean(朱诺)命名的黄金城。1897年在加拿大yukon地区的klondike河也发现了黄金。于是约10万淘金者又奔向了那里。1898年淘金的热点又转向nome附近的海滩,一夜之间,这里帐篷林立。截至1900年,232艘船总共运来了将近18,000名淘金者。

  黄金把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阿拉斯加。报纸报道了发生在skagway和nome两地的无政fu状态下的‘混’‘乱’状况,不管报道夸大与否,在阿拉斯加建立法治的必要‘性’凸现出来。1900年制定了法律,建立了司法系统,但一直到1912年阿拉斯加才真正享有美国领土的地位。

  在淘金热的光芒掩盖之下,另外一个不很引人注意的行业却在悄然兴起。它将成为阿拉斯加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这就是鲑鱼捕钓加工业。到1900年,在ketchikan和bristol海湾之间已建有50多家鲑鱼罐头厂。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遥远的联邦政fu一直忙于应付经济大萧条和欧洲战争的内忧外患。但在1941年对日宣战后。联邦政fu突然意识到了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1943年日本侵略阿留申群岛,当时约有140,000军队驻扎阿拉斯加,随即发生的阿留申战役,成为继美国南北战争以来发生在美国本土上的第一场战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