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封魔录 82、孤忠报国颜真卿(2/2)

小说:大唐封魔录 作者:笑万夫 更新时间:2024-04-19 12:09:56
  

  “萧叔叔,没想过要帮助安庆绪么?”

  “哈哈哈哈,这个人的心性么,你与他一同长大,也该了解几分。我们不想浪费财力物力。”

  “……”

  “你们这些后生中,萧叔叔最看好的还是你了,你心性宽厚深得下属拥戴,这一点比你父亲强很多,思明兄治军严苛,下属中多有怨言,战事顺利还好,战事不顺则难以预料啊,万一,萧叔叔是说万一哪天你父亲决定自立,在这方面你可要好好帮助他,万万不可任他由着性子来。”

  史朝义举杯笑了笑,关于父亲的评价,萧烟儿的话已经算是客套了,这些年来,他追随在父亲身边,因为违反军纪动辄被父亲斩首的人大有人在,父亲是一个丝毫不讲情面的人。

  “恩,好的。萧叔叔的话,等父亲回来,侄儿一定会同父亲好好商讨的。”

  长安的公文也是连夜发出,第二天入夜时分便到了郭子仪和李泌的手中。

  一切看起来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朝廷对史思明的态度,在郭子仪和李泌眼里也甚为大方,毕竟是一个末路投降的罪臣,能够封为归义王着实昭显了皇恩浩荡。

  除了推进和史思明的谈判,谋划破城的具体方略外,眼下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抽调人马去破坏黑龙逆脉,救出史思明的家眷了。

  以防洛阳城内生变,喜鹊暂时回到了洛阳张府,作为内应。

  独孤欢精通道家玄功,正好是前往消灭黑龙逆脉的上佳人选,至于所需兵将,则安排在平原郡抽调一千骑兵,以供独孤欢驱策。

  平原郡北接范阳,连同东西南北,正处在这场大战的中枢位置,在那里抽调兵马,是非常合适的。

  至于回纥兵马归去的事情,郭子仪和李泌也觉得洛阳战机如此,应其归去也好,毕竟回纥一族的安定对于大唐国运也甚为重要。

  回纥王子骨卓特勤、谋臣帝德,知道回纥境内有叛乱发生的时候,十分惊讶,虽然担心部落里的境况,却也希望能够为攻破洛阳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回纥一部世代受到大唐皇帝陛下的恩宠和帮助,在皇帝需要士兵效忠的时候,回纥人不该退缩。

  郭子仪和李泌再三劝说,使之明白回纥一部的安定,对于大唐同样重要,一旦洛阳城破,自会像往常那样派出兵马,帮助回纥平定叛乱。

  最终,骨卓特勤接受了长安的安排,并亲自写了一份真诚恳切的书信,请求郭子仪代为送达长安,向肃宗皇帝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歉疚。

  受到委派,独孤欢带着郭子仪的亲笔书信和兵符,当日便秘密出发了,星夜兼程,第三天一早便到达了平原郡。

  当前率领军民守卫平原郡的,正是平原太守颜真卿。

  颜真卿是一名儒者,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登进士第,后在朝中担任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的职务。

  颜真卿极具儒家风骨,为官中正不阿。

  天宝年间杨国忠一党势力崛起,颜真卿开始受到排挤,天宝十二年,颜真卿被调任平原太守。

  虽然受到了朝中权贵的排挤非议,颜真卿依然秉承着儒家忠君爱民的思想,在平原郡励精图治,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

  作为一名儒者,且是一位精于诗词书法的大儒,更创立了颜体楷书,流传后世,颜真卿同时还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

  平原郡属于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年冬天,安禄山起兵叛乱,在颜真卿就任平原太守之初,拥有敏锐政治嗅觉的他,便察觉到了安禄山叛乱的迹象。

  只是平原郡只有三千静塞兵,也就是游击骑兵,倘若安禄山真的起兵造反,这点兵力根本无法阻挡十几万大军的冲击。

  就在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同年夏天,颜真卿假借阴雨连绵担心城池坍塌为由,广为招募壮丁储备粮草,一方面加高加固城墙,一方面收编为兵卒加强训练,总计增加兵力一万人余人,由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同时又结交安抚城中的豪强大族,组成抵御叛军的统一战线,为日后抵挡安禄山的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而颜真卿自己则每日宴饮宾朋唱诗作画,使得安禄山放松了警惕。

  同年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兵变,河北二十四郡,除了颜真卿的平原郡,皆为叛军所据。

  河北失陷的消息传到长安,玄宗皇帝大为悲叹,不禁感慨二十四郡竟无一个忠臣。

  直到颜真卿派出的司兵参军李平,快马抵达长安,报告了平原郡及反贼的情况后,玄宗皇帝才感到几分欣慰。

  可以这么说,在安禄山势如破竹的叛乱初期,颜真卿的忠勇极大的鼓舞了长安乃至大唐的信心和志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封魔录,大唐封魔录最新章节,大唐封魔录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