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授好。”杨景行先礼貌,“我从家里过来的,李教授估计快到了。”
徐霖希点点头:“昨天你们走得早,没来及跟李教授喝一杯。”
杨景行笑:“等会午宴的时候……”
再有领导和教授来,距离近点的杨景行都主动打招呼,基本上都得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回应。昨天晚上没出现田杰智今天来了,不过座位在另一边,好像是唯一一个看都没看杨景行一眼的人。
指挥系主任孙远飞来跟杨景行确定事情:“秦蒙礼上午要和乐团排练吧?”
杨景行点头:“昨天听连指挥说是。”
孙远飞拿出欣慰的表情:“乐团普遍反应,跟你合作过程很愉快,好像还能经常听你独奏两首。”
杨景行呵:“都是同学比较放得开,还要多谢您的帮助,不然不会这么顺利。”
孙远飞点头:“应该的,资源就要优化运用……”
没多会李迎珍也来了,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笑吟吟和同事打招呼,看见学生也没摆严肃脸。
路楷平来得迟了点,跟李迎珍说学校里已经安排好了,试听会就在钢琴系会议室举行,音响设备会就位。
将近九点,旁听席满座,而学校宣传科的几台照相机也早已经就位。主持人简单讲话,欢迎院校长们,听不出英语真实水准。
十几位院校长从休息室鱼贯而出,而且和听众席上纷纷起身的人一起对今天致意学术性的正式鼓掌。
院校长们依次站到自己的沙发前,没坐下地继续鼓掌,几乎都面带微笑,现场很有仪式感。
等院校长们都站好位置了,居中的浦音校长杨志信先停止鼓掌,请两边的同行和学校的同事入座。
大家坐好,也安静了,没坐下的杨志信开始讲话:“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老外们纷纷戴上耳机。
校长再次欢迎客人,尽量简短地介绍了浦音在音乐史上取得的教育成果,并对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致以诚挚地敬意,对台下鞠躬。
大家鼓掌,杨志信再正式地一一介绍自己的同行,让会场鼓掌了十几次后,他自己也终于可以坐下,开始今天的主题,“音乐教育的新方向”。
这么多院校长都要做学术报告呢,所以杨志信有带头压缩自己报告时长的意思,只讲了十来分钟,不过听上去内容都是很有总结性的精华,所以掌声热烈。
接着,曼哈顿音乐学院的院长讲话,大部分浦音人又戴上了耳机。
美国人好像视野没那么开阔,只着眼于一点,就是科技这个东西和音乐的结合,说什么任何行业对先进科技的敏感性和渴求性都是超越音乐的,这是不太好的,他认为算是最传统的音乐人也不应该抵触反感科技……
浦音钢琴系对客人对科技的推崇也致以热烈掌声。
接下来是新加坡人,他着眼于音乐的市场化,认为音乐人应该有开拓市场的责任和勇气,而学校当然也需要这样的意识……
赚钱大家当然都喜欢,继续热烈鼓掌。
然后桑顿音乐学院的院长似乎是临场发挥,因为他提到了杨景行,翻译显然不知道杨景行是谁,所以耳机里传来的也不是标准发音,不过对讲话中观点的翻译应该偏离不大“教育渴望聪明的天才一样的学生,这是正常现象,特别是在艺术教育中。杨进信的出现激动人心,每个人,奔走相告,庆幸能见到一个百年,甚至几个世纪才能出现的,一个的奇迹……然而我认为,这是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我们的责任和期望,不应该只限于天才……”
不少人看看杨景行,杨景行听得挺认真,直到上面讲话的人说可能杨进信自己可能已经认识到音乐不是天才的独角戏,杨景行才讪笑了一下。听完后,杨景行又像事不关己一样鼓掌。
虽然是很形式化的所谓学术会议,但是对于杨景行这种没见过世面又没啥文化的学生来说,院校长们应该还是有很多真知灼见的,起码他看起来听得很认真,那怕后来又被点名几次。
十点半中场休息,大家又社交一下。桑顿人可能是怕自己得罪了天才,主动来和杨景行沟通一下,不过他很高兴地证实了自己的观察,杨景行真的认为音乐不应该是天才的对角戏。杨景行甚至认为随着教育的发展,没准那一天,所有人都能读谱,甚至都能创作,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就和文学一样。
美国人就是爱夸张:“你会让这一切变得更好,你有这种权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