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明白斐潜的精兵军政制度的弱点,难道说斐潜自己不清楚?
现在的情形呢,有些像是德州扑克桌面上,大家轮流下注,然后根据对方下注的筹码来判断对方手中牌面的大小。斐潜突然发兵,几个时辰之内就攻克了阳城山寨,然后兵临阳城之下,就像是将一大堆的筹码直接推到了夏侯惇的鼻子下面,逼迫着夏侯惇做出决定。
夏侯惇想要跟得上,便只有ALLIN,但是问题是夏侯惇不敢。倒不是夏侯惇怯懦,而是先是斐潜迅雷一般取了雒阳,然后又转眼之间破了阳城山寨,两次出手都是雷霆万钧,谁敢保证现在阳城之下只是在虚晃一枪?
再加上中路夏侯渊败落,若是豫州门户阳城再次被洞开,那么曹军整个上下恐怕立刻就会分崩离析!这不是开玩笑的,毕竟曹操麾下,除了中央几个重要郡国之外,基本上就等同于后世游戏当中的委任模式,若是这些当地的士族世家觉得曹操不过就是如此,心思一歪,局面恐怕就是立刻崩溃!
说不定连荆州的原本的盟友刘表,都会琢磨起一些不好的想法来。
夏侯惇这里,等于就是维护着曹军的最后颜面。退,无路可退,战,又无法作战……
所以,很自然的,夏侯惇就用了计。
『此乃夏侯缓兵之计也……』张辽说道。
赵云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夏侯惇表示,既然斐潜是表示来献虏的,又是来请功的,那么带着这么多的兵马到许县无意就是对于大汉王朝的蔑视,也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僭越行径,所以夏侯惇建议,要么斐潜带着少量兵马去许县,要么在这里等天使降临……
斐潜会有可能丢下人马,仅仅带着少量的护卫深入曹军大本营么?显然也不可能,所以夏侯惇的想法就是以此来要挟斐潜,企图以斐潜之矛攻斐潜之盾,不是说并非作乱,而是献虏请功么?
所以对于夏侯惇来说,这样的方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一方面避开了和斐潜正面交战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另外一方面也反过来将军,让斐潜原本占据的所谓忠义的立场不那么稳固。
但是,果真如此么?
斐潜转头看了看荀攸,问道:『公达觉得如何?』
荀攸带着一些无奈说道:『夏侯元让素有谋略,怕是不仅计止于此也……』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此乃计中之计……』
夏侯惇表面上的这个缓兵之计,几乎没有任何的掩饰,也就等于是说夏侯惇似乎有意让斐潜觉察出这个是一个缓兵之计的样子……
夏侯惇是一个愚钝之人么?
很显然,并不是。
荀攸说夏侯惇素有谋略,倒不是一个夸大的形容词。在斐潜原本的印象当中,夏侯惇应该是一个头上戴着海盗眼罩,然后动不动就喊着死来或是死去的凶猛壮汉,所谓独眼酷大叔,人狠话不多,能打还事少,忠心保操哥,无双猛将夏侯惇是也,但是实际上当下的夏侯惇,实际应该是偏向于儒将一侧。
历史书卷记载的很多东西,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是全盘相信,毕竟前后顺序稍微有些差别,可能就是两码事了,就像是夏侯惇摔镜子的事情,陈寿特意用了笔墨,而对于夏侯惇在稳定后方,平定叛乱等等事迹蜻蜓点水……
历史上,在建安十二年的时候,曹操大赏群臣,夏侯惇功勋排名第一,『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曹操不傻吧?曹操手下大部分也不傻吧?肯定不傻的,那么上至曹操,下至群臣,都认为夏侯惇功勋应该排名第一,说明虽然夏侯惇没有上前线杀敌,但是对于曹操当时的前线作战,确实是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而这样的贡献可能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后勤粮草,一个就是地方稳定。
从这一点看来,夏侯惇会为了保全自己就放斐潜过去?
夏侯惇在历史上大概率参与了曹操的河北之战,河东之战的整体战略规划,甚至还有专门针对于江东一带进行了谋划,对孙贲等人进行离间和策反,而这些,陈寿基本上就是省略了,这不能不怀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PY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