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刘备还未从定笮动身,从魏延大营之处赶来的报信兵卒就已经星夜追上了徐庶,并且将魏延的密信呈交给了徐庶。
按照魏延的描述,在临近建宁的道口,发现了几名自称为『刘璋部下』的使者,看起来是想要去建宁的,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是撞进了魏延的埋伏之中,并不是碰见了夷人,顿时不管不顾的反抗起来,结果当场大部分死了,只剩下一两个活口,在审讯过后,也是没能活下来。
不过,通过口供,表示这些人并不一定是真的所谓『刘璋手下』,而是从李恢的麾下离开的,而且这些人想要给夷人传递的消息,这是徐庶已经统领了大军从定笮进兵……
魏延于是派遣了几人假扮成为了这几个所谓的『使者』,然后进了建宁,又将徐庶出发的时间有意地向后推延了几天,让建宁的夷人以为徐庶才出发了不久,并且还附上了魏延自己的整体作战构想。
其实也很简单,四个字,将计就计。
假设这些兵卒就是李恢手下的,那么李恢的用意必然就是假称徐庶大军势头很大,然后川蜀已经是空虚不堪,一方面让建宁的夷人去进攻成都,一方面也给自己创造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魏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建宁的夷人,徐庶领兵只是带了少量的精兵,突袭的成分更大,而正面的兵力并没有减少,这样以来,夷人很有可能就会领兵从西山而出,一来就可以破了李恢之策,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给魏延自己创造出一个进攻的窗口来。
徐庶不由得摇头笑了笑。
这个魏延魏文长!
若不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徐庶对于魏延多少有些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徐庶还是魏延的推荐人,平日里面魏延也是十分尊重,否则单单凭这一封密信,定然就会让其他不是很了解魏延的上司勃然大怒。
按照战略来说,魏延的想法其实也没有什么错误,只不过有些错位。就像是历史上魏延强调要从子午谷进兵一样,整体战略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说不得也是有可能实施的,毕竟魏延在汉中多年,必然也是多次试探侦查过地形的,不可能说没有多少把握,但是魏延历史上的这样的计策,不就等同于要让猪哥来做佯攻,来掩护他么?
只要觉得战略是可行的,魏延才不管什么上司面子问题,或者也根本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而当时的猪哥也面临着很多川蜀之内的质疑,急需一场属于他自己的胜利来证明猪哥他自己是有不错的领兵才能的,毕竟历史当中的猪哥并不想三国演义当中那么的惊艳,因此在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之中描述猪哥拒绝了魏延提议就显得非常蛮横且不讲道理,就简单的以一个成功率不高,猪哥天性谨慎来遮掩了过去。
而现在徐庶一方面确实不像是历史上的猪哥那样,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同时徐庶站得角度更高,也更加看清楚了在所谓『使者』身上的谜团。
徐庶同样也相信魏延的判断,那些所谓『刘璋手下』,十有**是其他人假冒的,口供之中虽然说是李恢派遣的,但是徐庶看来,其实还是有破绽的。
因为李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处于建宁夷人的对立面,除非李恢能够确定他自己计谋一定可以实行,否则派遣这样的使者毫无意义。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夷人会不会听话,顺着使者的信息,从建宁进攻成都,如果说反而觉得徐庶这里的诱惑比较大,说不定就会领兵前来,先收拾了徐庶,再顺势进军川中……
所以,这个角度来说,李恢这样的举动或许还不足一半的成功性,而且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直接宣称徐庶到了前线,和魏延并兵一处,然后等夷人注意力都在正面的时候,李恢突然从建宁西山杀出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同时还伴随着相当程度的风险的谋略呢?
按照魏延的描述,在临近建宁的道口,发现了几名自称为『刘璋部下』的使者,看起来是想要去建宁的,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是撞进了魏延的埋伏之中,并不是碰见了夷人,顿时不管不顾的反抗起来,结果当场大部分死了,只剩下一两个活口,在审讯过后,也是没能活下来。
不过,通过口供,表示这些人并不一定是真的所谓『刘璋手下』,而是从李恢的麾下离开的,而且这些人想要给夷人传递的消息,这是徐庶已经统领了大军从定笮进兵……
魏延于是派遣了几人假扮成为了这几个所谓的『使者』,然后进了建宁,又将徐庶出发的时间有意地向后推延了几天,让建宁的夷人以为徐庶才出发了不久,并且还附上了魏延自己的整体作战构想。
其实也很简单,四个字,将计就计。
假设这些兵卒就是李恢手下的,那么李恢的用意必然就是假称徐庶大军势头很大,然后川蜀已经是空虚不堪,一方面让建宁的夷人去进攻成都,一方面也给自己创造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魏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建宁的夷人,徐庶领兵只是带了少量的精兵,突袭的成分更大,而正面的兵力并没有减少,这样以来,夷人很有可能就会领兵从西山而出,一来就可以破了李恢之策,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给魏延自己创造出一个进攻的窗口来。
徐庶不由得摇头笑了笑。
这个魏延魏文长!
若不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徐庶对于魏延多少有些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徐庶还是魏延的推荐人,平日里面魏延也是十分尊重,否则单单凭这一封密信,定然就会让其他不是很了解魏延的上司勃然大怒。
按照战略来说,魏延的想法其实也没有什么错误,只不过有些错位。就像是历史上魏延强调要从子午谷进兵一样,整体战略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说不得也是有可能实施的,毕竟魏延在汉中多年,必然也是多次试探侦查过地形的,不可能说没有多少把握,但是魏延历史上的这样的计策,不就等同于要让猪哥来做佯攻,来掩护他么?
只要觉得战略是可行的,魏延才不管什么上司面子问题,或者也根本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而当时的猪哥也面临着很多川蜀之内的质疑,急需一场属于他自己的胜利来证明猪哥他自己是有不错的领兵才能的,毕竟历史当中的猪哥并不想三国演义当中那么的惊艳,因此在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之中描述猪哥拒绝了魏延提议就显得非常蛮横且不讲道理,就简单的以一个成功率不高,猪哥天性谨慎来遮掩了过去。
而现在徐庶一方面确实不像是历史上的猪哥那样,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同时徐庶站得角度更高,也更加看清楚了在所谓『使者』身上的谜团。
徐庶同样也相信魏延的判断,那些所谓『刘璋手下』,十有**是其他人假冒的,口供之中虽然说是李恢派遣的,但是徐庶看来,其实还是有破绽的。
因为李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处于建宁夷人的对立面,除非李恢能够确定他自己计谋一定可以实行,否则派遣这样的使者毫无意义。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夷人会不会听话,顺着使者的信息,从建宁进攻成都,如果说反而觉得徐庶这里的诱惑比较大,说不定就会领兵前来,先收拾了徐庶,再顺势进军川中……
所以,这个角度来说,李恢这样的举动或许还不足一半的成功性,而且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直接宣称徐庶到了前线,和魏延并兵一处,然后等夷人注意力都在正面的时候,李恢突然从建宁西山杀出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同时还伴随着相当程度的风险的谋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