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卒要读书,其实很重要。
古时文武并不分途,所谓『出将入相』,基本上高级军官也全都是读书人来担任的,先是贵族,后是官僚。这些统治阶级的上层,基本上是凝聚为一个整体,并没有特定的文武之分,更多的矛盾是个人的,或是家族的,而非文武之间的。
每逢乱世,自然是有草莽崛起,而这些草莽,又多半是一些不太识字的,就像是三国,又或是更乱的五胡年代,大批的不认字的草莽成为了军队当中的主力,也就导致了在乱世之时的武夫之中,中高级别将领不认识字的比例越来越大。
而另外一边,旧有的利益阶级受到了冲击,自然会想尽办法去攻击,诋毁,嘲讽,甚至是污蔑新兴的功勋阶层,也就是这些草莽崛起的武夫军功勋贵,从而导致了士族子弟日益鄙视武夫,甚至于轻视武事。
宋代重文轻武,固然源于五代之时武夫跋扈,残暴,甚至是完全溟灭人性,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武夫乃至于高级将领很多是文盲、半文盲,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双方三观完全合不来,导致最终士族子弟对于军权,武人的矫枉过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从唐开始,基本上就已经出现了文武分裂的势头,到了宋代基本上就处于完全分裂的状态了,出将者不再能够入相,武人成为统治阶级中的异类,文武两个阶层相互殊途彼此仇视,并且愈行愈远。@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武人在政治上受到打压,在文化上受到歧视,也就自然心中会有怨言,甚至是仇恨,而一旦发生国难的时候,这些原本受到的打压和歧视就会成为某些武人贪财,怕死的由头,而华夏的文人又是很多人喜欢以偏概全,有一点就是要否决全部的,所以越发的鄙视武人,也不再相信武人,于是文臣甚至于宦官监军乃至将兵,外行领导内行的各种垃圾事件也便层出不穷。
人生百态,有喜欢读书的,有不喜欢的读书的,有拿着史书当看的,也有拿着当史书来读的,这都很正常。
所以不能求每个人都是能文能武,但是谁都不应该歧视谁。
这一点,在骠骑军中做得很好。
会读书的有更多的机会,但是也不至于会读书的就歧视不会读书的,因为是在军中,有时候拳头还是硬道理。
不得不说,骠骑将军的军校,让武人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起来,也使得其未来的道路会更为的宽广。
就像是这一次的突发事件,兵卒不乱,百姓也就乱不到哪里去。见兵卒依旧沉稳的值守,市面上不见慌乱抢购,囤积倒卖的情况,那些觉得山神鬼怪的百姓,也就渐渐的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并没有影响到多少成都日常的生活。
强大的兵卒,永远是普通百姓的定海神针。
别管多大的浪花,只要定海神针不倒,也就翻腾一会儿就过去了。
徐庶自然不可能是仅仅满足于成都左近没有被这个消息搅乱,他还要想办法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尝试着去解决一部分也成。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遇到了问题要怎么做。有一些人喜欢找借口,然后两手一摊,就可以将全部责任推给鬼神,表示山神是怎样怎样,林鬼是如何如何,我们没办法啊,无能为力啊,去找别人别找我啊……
徐庶则不然。
他作为川蜀的最高民政领导者,『没办法』这三个字是无论如何不能轻易说出口的,没有办法也要想出办法来,要不然当什么领导者?
因此徐庶在稳定了成都周边形势之后,便是立刻对于工地之处发生的问题,召集了相关的人员进行研究讨论。
有闻司的马恒处理那些企图搅乱的奸细,而模彷长安百医馆所成立的川医馆,则是对这些病患进行了诊治和研究。
还别说,川蜀一地,对于疟疾还真的是有一些研究的…。(本章未完!)
第2676章黄龙血鼠青蒿酒
…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已发现了这个疟疾,并且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
在周朝的时候,在国家朝堂官职里面,就有专门的人,是研究疟疾的。
这也不奇怪,毕竟上古时期的植被,显然比当下大汉要多很多。气候温暖,植被众多,也就使得蚊虫多,而这种由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也就更多。
在华夏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归入『疟』类的疾病有风疟、温疟、寒疟等10多种……
这本书,肯定不是黄帝写的,但是也证明了其实在秦汉左右的年代,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华夏就已经有人在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病症了。
华夏的疟疾,最早是从南方地区流行的,先秦之人已大体摸清了疟疾的发病规律。@精华\/书阁·无错首发~~《周礼·天官》就有记载:『秋时有疟寒疾。』而且这是给『疾医』下达的指令,也就是要求『疾医』要掌握季节性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疾医』是在周代医师的四科之一,也就是食、疾、疡、兽。比较类似于后世的内科医生,但也不全部是。配备中士八人,其职责是『掌养万民之疾病,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古时文武并不分途,所谓『出将入相』,基本上高级军官也全都是读书人来担任的,先是贵族,后是官僚。这些统治阶级的上层,基本上是凝聚为一个整体,并没有特定的文武之分,更多的矛盾是个人的,或是家族的,而非文武之间的。
每逢乱世,自然是有草莽崛起,而这些草莽,又多半是一些不太识字的,就像是三国,又或是更乱的五胡年代,大批的不认字的草莽成为了军队当中的主力,也就导致了在乱世之时的武夫之中,中高级别将领不认识字的比例越来越大。
而另外一边,旧有的利益阶级受到了冲击,自然会想尽办法去攻击,诋毁,嘲讽,甚至是污蔑新兴的功勋阶层,也就是这些草莽崛起的武夫军功勋贵,从而导致了士族子弟日益鄙视武夫,甚至于轻视武事。
宋代重文轻武,固然源于五代之时武夫跋扈,残暴,甚至是完全溟灭人性,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武夫乃至于高级将领很多是文盲、半文盲,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双方三观完全合不来,导致最终士族子弟对于军权,武人的矫枉过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从唐开始,基本上就已经出现了文武分裂的势头,到了宋代基本上就处于完全分裂的状态了,出将者不再能够入相,武人成为统治阶级中的异类,文武两个阶层相互殊途彼此仇视,并且愈行愈远。@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武人在政治上受到打压,在文化上受到歧视,也就自然心中会有怨言,甚至是仇恨,而一旦发生国难的时候,这些原本受到的打压和歧视就会成为某些武人贪财,怕死的由头,而华夏的文人又是很多人喜欢以偏概全,有一点就是要否决全部的,所以越发的鄙视武人,也不再相信武人,于是文臣甚至于宦官监军乃至将兵,外行领导内行的各种垃圾事件也便层出不穷。
人生百态,有喜欢读书的,有不喜欢的读书的,有拿着史书当看的,也有拿着当史书来读的,这都很正常。
所以不能求每个人都是能文能武,但是谁都不应该歧视谁。
这一点,在骠骑军中做得很好。
会读书的有更多的机会,但是也不至于会读书的就歧视不会读书的,因为是在军中,有时候拳头还是硬道理。
不得不说,骠骑将军的军校,让武人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起来,也使得其未来的道路会更为的宽广。
就像是这一次的突发事件,兵卒不乱,百姓也就乱不到哪里去。见兵卒依旧沉稳的值守,市面上不见慌乱抢购,囤积倒卖的情况,那些觉得山神鬼怪的百姓,也就渐渐的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并没有影响到多少成都日常的生活。
强大的兵卒,永远是普通百姓的定海神针。
别管多大的浪花,只要定海神针不倒,也就翻腾一会儿就过去了。
徐庶自然不可能是仅仅满足于成都左近没有被这个消息搅乱,他还要想办法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尝试着去解决一部分也成。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遇到了问题要怎么做。有一些人喜欢找借口,然后两手一摊,就可以将全部责任推给鬼神,表示山神是怎样怎样,林鬼是如何如何,我们没办法啊,无能为力啊,去找别人别找我啊……
徐庶则不然。
他作为川蜀的最高民政领导者,『没办法』这三个字是无论如何不能轻易说出口的,没有办法也要想出办法来,要不然当什么领导者?
因此徐庶在稳定了成都周边形势之后,便是立刻对于工地之处发生的问题,召集了相关的人员进行研究讨论。
有闻司的马恒处理那些企图搅乱的奸细,而模彷长安百医馆所成立的川医馆,则是对这些病患进行了诊治和研究。
还别说,川蜀一地,对于疟疾还真的是有一些研究的…。(本章未完!)
第2676章黄龙血鼠青蒿酒
…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已发现了这个疟疾,并且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
在周朝的时候,在国家朝堂官职里面,就有专门的人,是研究疟疾的。
这也不奇怪,毕竟上古时期的植被,显然比当下大汉要多很多。气候温暖,植被众多,也就使得蚊虫多,而这种由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也就更多。
在华夏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归入『疟』类的疾病有风疟、温疟、寒疟等10多种……
这本书,肯定不是黄帝写的,但是也证明了其实在秦汉左右的年代,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华夏就已经有人在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病症了。
华夏的疟疾,最早是从南方地区流行的,先秦之人已大体摸清了疟疾的发病规律。@精华\/书阁·无错首发~~《周礼·天官》就有记载:『秋时有疟寒疾。』而且这是给『疾医』下达的指令,也就是要求『疾医』要掌握季节性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疾医』是在周代医师的四科之一,也就是食、疾、疡、兽。比较类似于后世的内科医生,但也不全部是。配备中士八人,其职责是『掌养万民之疾病,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