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御书房。
庆帝坐在一张长桌后面正在打磨箭头。
候公公小碎步快走进来通报。
“陛下,礼部尚书郭攸之求见。”
庆帝手上动作都没停,头也没抬起来。
“郭攸之?这大清早的他来干什么?”
“郭尚书说他是来报喜的。”
这下庆帝动作,停了,抬起头,目露疑惑:“报喜?报什么喜?礼部最近在忙活什么事儿呢?”
“回陛下,礼部昨日主持了今年的童子试。”
“那今早岂不是要放榜,这个郭攸之这个时候进宫报喜…让他进来。”
“是,陛下。”
郭攸之绕过玄关,直奔庆帝这张桌子。
“臣拜见陛下。”
“起来吧,说说,报什么喜?”
“回陛下,礼部昨日主持了童子试,作业糊名誊录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应试学子以池塘为题,写出了一首绝无仅有的好诗,故而前来报喜。”
“念!”
“是!”
郭攸之清了清嗓子,声情并茂的朗诵起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郭攸之这头一句一经念出,庆帝手上动作就停了,这厮唱诗确实很有水平,引人入胜。
“天光云影共徘徊。”
庆帝悄悄闭上了双目,那画面感扑面而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
抑扬顿挫的声音,引得庆帝眉头一皱,是啊,为什么呢?
“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最后一句话铿锵有力,一锤定音。
试念完了,但余味悠长。
良久,庆帝缓缓睁开双眼,嘴唇轻启吐出两个字。
“好诗!”
庆帝放下手中的箭头,站起身来,候公公及时上前服侍庆帝洗了手。
庆帝边往制箭桌子对面读书饮茶休息的御座走,边朝郭攸之摆了摆手,郭攸之紧随其后。
“此诗何人所做?”
“此人姓梅,名呈安,年方十岁。”
“姓梅,这姓可不多见,他跟梅执礼什么关系?”
“此子正是京都府尹梅执礼的公子。”
“果然如此,将他原卷调来,朕要看。”
“是。”候公公转身便要走。
郭攸之赶紧从袖子里掏出梅呈安的原卷,双手递上。
“陛下,其实,臣已经将此子原卷带过来了。”
不等庆帝开口,候公公已经接过试卷放到庆帝手中。
“不愧是礼部尚书,行事果然周全。”
“当不得陛下夸赞,尽心竭力为陛下办事罢了。”
“你的辛苦,朕知道了,送郭尚书出宫。”
“臣告退!”
郭攸之走后,庆帝这才打量起眼前这份原卷,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卷面真的好漂亮,干净,整齐,令人赏心悦目。
诗赋、算术、经史百问,庆帝一样一样看过去,看完若有所思,莫非真是个神童?
没一会儿,候公公回来了。
“陛下,昨晚,礼部尚书压根儿不在礼部,而是在家,用过晚饭后便休息了,今天一早到达礼部后,才听闻神童之说,有人解释后,他命人调来原卷然后就入宫报喜了。”
“做事不积极,报功倒是挺积极。”
庆帝不咸不淡的评价了一句,谈不上高兴不高兴,只是单纯的评论。
“礼部里面,神童都传开了?”
“是,陛下。”
“你说咱们庆国出一个神童真的好吗?”
“当然好了,咱们庆国文坛积弱良久,如今天佑庆国,出了这么一个神童,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是吗?”
庆帝闭着眼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候公公不知何时悄然退出去了,过一会儿再度出现,手里捧着一本折子。
“陛下,梅执礼有密奏入宫。”
庆帝睁开眼,脸上似笑非笑。
“梅执礼?今儿个还挺热闹,报喜的报喜,密奏的密奏,拿过来,朕倒要看看他写的什么。”
庆帝拿起折子看了起来,第一反应就是,嚯,字真多,粗略一看能有个大几百字,写的密密麻麻的。
仔细往下一看,原来写的还是那首诗的事,梅执礼在折中写到自己听闻儿子写的诗后深感此诗寓意深刻,由诗联想到了朝廷,庆国云云,通篇基本都是自己的感悟,其中的一些建议和想法非常深刻,颇具可行性,看的庆帝眼前一亮。
“这个梅执礼,通篇没怎么提到他儿子,可在朕看来,却字字都在夸他儿子。”庆帝合上折子不由失笑。
“传旨,招那孩子进宫,朕要看看这神童究竟有多神。”
………
另一边,梅府一家人吃早饭的功夫就有人进来报喜了,“少爷榜上有名,已得秀才功名。”
梅执礼拂须微笑,虽早有预料,但没听到结果难免有些不放心,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赏,统统有赏!”
梅呈安喝着南瓜粥,感觉一阵恍惚,这就秀才了?
感觉…也没啥感觉。
还不如一道新研制的小菜带给他的兴奋大。
梅呈安撇撇嘴,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饭。
侍女们都在等着看少爷的反应,谁知等了半天,少爷啥反应没有,该吃吃该喝喝,竟似没听见似的,还不如老爷夫人反应大。
庆帝坐在一张长桌后面正在打磨箭头。
候公公小碎步快走进来通报。
“陛下,礼部尚书郭攸之求见。”
庆帝手上动作都没停,头也没抬起来。
“郭攸之?这大清早的他来干什么?”
“郭尚书说他是来报喜的。”
这下庆帝动作,停了,抬起头,目露疑惑:“报喜?报什么喜?礼部最近在忙活什么事儿呢?”
“回陛下,礼部昨日主持了今年的童子试。”
“那今早岂不是要放榜,这个郭攸之这个时候进宫报喜…让他进来。”
“是,陛下。”
郭攸之绕过玄关,直奔庆帝这张桌子。
“臣拜见陛下。”
“起来吧,说说,报什么喜?”
“回陛下,礼部昨日主持了童子试,作业糊名誊录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应试学子以池塘为题,写出了一首绝无仅有的好诗,故而前来报喜。”
“念!”
“是!”
郭攸之清了清嗓子,声情并茂的朗诵起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郭攸之这头一句一经念出,庆帝手上动作就停了,这厮唱诗确实很有水平,引人入胜。
“天光云影共徘徊。”
庆帝悄悄闭上了双目,那画面感扑面而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
抑扬顿挫的声音,引得庆帝眉头一皱,是啊,为什么呢?
“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最后一句话铿锵有力,一锤定音。
试念完了,但余味悠长。
良久,庆帝缓缓睁开双眼,嘴唇轻启吐出两个字。
“好诗!”
庆帝放下手中的箭头,站起身来,候公公及时上前服侍庆帝洗了手。
庆帝边往制箭桌子对面读书饮茶休息的御座走,边朝郭攸之摆了摆手,郭攸之紧随其后。
“此诗何人所做?”
“此人姓梅,名呈安,年方十岁。”
“姓梅,这姓可不多见,他跟梅执礼什么关系?”
“此子正是京都府尹梅执礼的公子。”
“果然如此,将他原卷调来,朕要看。”
“是。”候公公转身便要走。
郭攸之赶紧从袖子里掏出梅呈安的原卷,双手递上。
“陛下,其实,臣已经将此子原卷带过来了。”
不等庆帝开口,候公公已经接过试卷放到庆帝手中。
“不愧是礼部尚书,行事果然周全。”
“当不得陛下夸赞,尽心竭力为陛下办事罢了。”
“你的辛苦,朕知道了,送郭尚书出宫。”
“臣告退!”
郭攸之走后,庆帝这才打量起眼前这份原卷,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卷面真的好漂亮,干净,整齐,令人赏心悦目。
诗赋、算术、经史百问,庆帝一样一样看过去,看完若有所思,莫非真是个神童?
没一会儿,候公公回来了。
“陛下,昨晚,礼部尚书压根儿不在礼部,而是在家,用过晚饭后便休息了,今天一早到达礼部后,才听闻神童之说,有人解释后,他命人调来原卷然后就入宫报喜了。”
“做事不积极,报功倒是挺积极。”
庆帝不咸不淡的评价了一句,谈不上高兴不高兴,只是单纯的评论。
“礼部里面,神童都传开了?”
“是,陛下。”
“你说咱们庆国出一个神童真的好吗?”
“当然好了,咱们庆国文坛积弱良久,如今天佑庆国,出了这么一个神童,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是吗?”
庆帝闭着眼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候公公不知何时悄然退出去了,过一会儿再度出现,手里捧着一本折子。
“陛下,梅执礼有密奏入宫。”
庆帝睁开眼,脸上似笑非笑。
“梅执礼?今儿个还挺热闹,报喜的报喜,密奏的密奏,拿过来,朕倒要看看他写的什么。”
庆帝拿起折子看了起来,第一反应就是,嚯,字真多,粗略一看能有个大几百字,写的密密麻麻的。
仔细往下一看,原来写的还是那首诗的事,梅执礼在折中写到自己听闻儿子写的诗后深感此诗寓意深刻,由诗联想到了朝廷,庆国云云,通篇基本都是自己的感悟,其中的一些建议和想法非常深刻,颇具可行性,看的庆帝眼前一亮。
“这个梅执礼,通篇没怎么提到他儿子,可在朕看来,却字字都在夸他儿子。”庆帝合上折子不由失笑。
“传旨,招那孩子进宫,朕要看看这神童究竟有多神。”
………
另一边,梅府一家人吃早饭的功夫就有人进来报喜了,“少爷榜上有名,已得秀才功名。”
梅执礼拂须微笑,虽早有预料,但没听到结果难免有些不放心,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赏,统统有赏!”
梅呈安喝着南瓜粥,感觉一阵恍惚,这就秀才了?
感觉…也没啥感觉。
还不如一道新研制的小菜带给他的兴奋大。
梅呈安撇撇嘴,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饭。
侍女们都在等着看少爷的反应,谁知等了半天,少爷啥反应没有,该吃吃该喝喝,竟似没听见似的,还不如老爷夫人反应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最新章节,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 三七书屋!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最新章节,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 三七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