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5年3月15日)
波历奔到实验大楼门口,那人当然也不见了。外面甚至一个人影也没有。人没有,影子当然就更没有了。
波历奔到B3实验大楼门口,就连他这样运动员体质、轻功类型能力的人,也有点喘气了。他几乎又撞到了人,是一个见到他就微笑的女孩子,是见到他就微笑的女孩子之一。她往一边让了一步,说了句什么。他没有听见,没有注意去听。
可是他站住了,他问她:受累,你见到一个人走进去吗?
她又微笑了。但只微笑着。
他不得不再问一遍同样的问题。她微笑着的脸红了。她说:受累。我看见两三个人进去了。我在门口里面已经站了好几分钟了。
他说:就是那个东欧人,中年的。
她说:刚才进去的有两个人是东欧人或者东欧样子的人,都是中年的。一位女士一位男士。
他说:男士。就是那位男士。你知道他的实验室在哪里吗?
她说:你说的是曼努埃尔吧。
他说:是的,应该是的。
她说:前面往右拐,最后一个实验室就是。
她的“就是”这个句子成分是他在奔跑途中听到的了。也就是说,不等她把话说全了,波历已经再次奔了起来。
他向波历转过身来,眼睛里爆出见了鬼的那种神情,就像鬼电影里的演员的那种表情。
这种表情是在波历的问题结束后出现的。
波历问他:侬刚刚骂我了对伐?
波历是直接用上海方言提问的。
这个人愣了半天,用那种见了鬼的表情愣着,然后说:你在说什么?我不懂。
这个人是用英语说的。
波历没有灰心,他坚持用上海话说:侬刚刚讲赤那了,勿要跟吾港侬毋么港故(此处需要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跟我讲你没有讲过”)。
这个人仍然用英语说:你会讲上海话?
这个人说的仍然是英语,但表情却十分的中国。这是一种波历熟悉的表情,一种惊讶至极的中国表情。
尽管他坚持说英语,但他至少听出来波历说的是上海话了。第一步成功了。用一个不太合适的汉语成语说,波历心里小鹿乱撞了。
波历向这个人走近,这个人向后退去,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你说是喜也行,说是惊恐也可以。这个人已经靠在一个玻璃橱上了。这个玻璃橱已经在摇晃了。波历仍然在接近着他,像是在接近一个久等了的猎物。
这个人一把推开了波历,是推在波历的鼻子上的。他叫道:侬是狗啊!
这回轮到波历后退了。他心里的小鹿已经跳到喉咙口了。
这句话波历听到过。他敢肯定。
而且,在这个人冲着波历的脸,应该说冲着波历的鼻子的方向,当他对波历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波历也闻到了一种发自深处的熟悉的气味。一种被另一种人体气味覆盖着的气味。
波历坚定地说:云吴!云教授!侬是云教授!
你可以想像一个崩溃的面容,这么说吧,一种既像是被惊恐的闪电定了形又像是被喜悦的泥石流冲垮了却因为那定形塌不下来而挣扎着的面容,一种混合的崩溃状。
他说:侬是啥宁(你是谁)?
接下来,请原谅作者用中国国语继续叙述了,因为读者不会都是上海人。说明一点,或者说重复一点,上海方言里没有敬语,就像英语里的第二人称只有“油”一样,上海话里的第二人称只有“侬”,但中国国语里是区别您和你的。
波历说:我是您的同事,云教授,我叫章程。
这个人说:不可能啊。你是章程?章程会是你这个样子?
波历说:那天早晨,您应该记得,您上班时,我说,您昨天喝了一瓶白兰地,五瓶啤酒。您就说了这句话,侬是狗啊。其实那天我并没有把鼻子凑到您的近处。
这个人说:是有这回事。我记得的。你,你真的是小章,章程?真的,你是真的!
这个人忽然就扑向了波历,可以用“凶猛”这个形容词来形容它的生扑,对,还有“生扑”这个词。波历几乎笑出来,真想把“侬是狗啊”这句话还给他。可是波历也抱住了他。
波历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太久了。
也许云教授不是波历章程最想见到的那个人,但无疑是他最想见到的那些人中的一枚。
用汉语,几十年前的一个发展插曲即错音阶段的一句俗语说,云吴那是“内牛满面”了。
顺便说句闲话:汉语在最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两大插曲阶段,一个就是作者命名的“错音阶段”,或者说故意发错音,跟“内牛”类似的还有“木有”,还有那捣浆糊式地合并了“这样”的“酱”。第二个插曲阶段是 “错字阶段”,同样是作者命名的,就是故意写错字来篡改或者利用原来的词汇和成语,比如“理上网来”,或者“典化人生”。这两个阶段一直到牛航载着他们出事的时候仍然在延续着,尤其是后者。
波历奔到实验大楼门口,那人当然也不见了。外面甚至一个人影也没有。人没有,影子当然就更没有了。
波历奔到B3实验大楼门口,就连他这样运动员体质、轻功类型能力的人,也有点喘气了。他几乎又撞到了人,是一个见到他就微笑的女孩子,是见到他就微笑的女孩子之一。她往一边让了一步,说了句什么。他没有听见,没有注意去听。
可是他站住了,他问她:受累,你见到一个人走进去吗?
她又微笑了。但只微笑着。
他不得不再问一遍同样的问题。她微笑着的脸红了。她说:受累。我看见两三个人进去了。我在门口里面已经站了好几分钟了。
他说:就是那个东欧人,中年的。
她说:刚才进去的有两个人是东欧人或者东欧样子的人,都是中年的。一位女士一位男士。
他说:男士。就是那位男士。你知道他的实验室在哪里吗?
她说:你说的是曼努埃尔吧。
他说:是的,应该是的。
她说:前面往右拐,最后一个实验室就是。
她的“就是”这个句子成分是他在奔跑途中听到的了。也就是说,不等她把话说全了,波历已经再次奔了起来。
他向波历转过身来,眼睛里爆出见了鬼的那种神情,就像鬼电影里的演员的那种表情。
这种表情是在波历的问题结束后出现的。
波历问他:侬刚刚骂我了对伐?
波历是直接用上海方言提问的。
这个人愣了半天,用那种见了鬼的表情愣着,然后说:你在说什么?我不懂。
这个人是用英语说的。
波历没有灰心,他坚持用上海话说:侬刚刚讲赤那了,勿要跟吾港侬毋么港故(此处需要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跟我讲你没有讲过”)。
这个人仍然用英语说:你会讲上海话?
这个人说的仍然是英语,但表情却十分的中国。这是一种波历熟悉的表情,一种惊讶至极的中国表情。
尽管他坚持说英语,但他至少听出来波历说的是上海话了。第一步成功了。用一个不太合适的汉语成语说,波历心里小鹿乱撞了。
波历向这个人走近,这个人向后退去,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你说是喜也行,说是惊恐也可以。这个人已经靠在一个玻璃橱上了。这个玻璃橱已经在摇晃了。波历仍然在接近着他,像是在接近一个久等了的猎物。
这个人一把推开了波历,是推在波历的鼻子上的。他叫道:侬是狗啊!
这回轮到波历后退了。他心里的小鹿已经跳到喉咙口了。
这句话波历听到过。他敢肯定。
而且,在这个人冲着波历的脸,应该说冲着波历的鼻子的方向,当他对波历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波历也闻到了一种发自深处的熟悉的气味。一种被另一种人体气味覆盖着的气味。
波历坚定地说:云吴!云教授!侬是云教授!
你可以想像一个崩溃的面容,这么说吧,一种既像是被惊恐的闪电定了形又像是被喜悦的泥石流冲垮了却因为那定形塌不下来而挣扎着的面容,一种混合的崩溃状。
他说:侬是啥宁(你是谁)?
接下来,请原谅作者用中国国语继续叙述了,因为读者不会都是上海人。说明一点,或者说重复一点,上海方言里没有敬语,就像英语里的第二人称只有“油”一样,上海话里的第二人称只有“侬”,但中国国语里是区别您和你的。
波历说:我是您的同事,云教授,我叫章程。
这个人说:不可能啊。你是章程?章程会是你这个样子?
波历说:那天早晨,您应该记得,您上班时,我说,您昨天喝了一瓶白兰地,五瓶啤酒。您就说了这句话,侬是狗啊。其实那天我并没有把鼻子凑到您的近处。
这个人说:是有这回事。我记得的。你,你真的是小章,章程?真的,你是真的!
这个人忽然就扑向了波历,可以用“凶猛”这个形容词来形容它的生扑,对,还有“生扑”这个词。波历几乎笑出来,真想把“侬是狗啊”这句话还给他。可是波历也抱住了他。
波历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太久了。
也许云教授不是波历章程最想见到的那个人,但无疑是他最想见到的那些人中的一枚。
用汉语,几十年前的一个发展插曲即错音阶段的一句俗语说,云吴那是“内牛满面”了。
顺便说句闲话:汉语在最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两大插曲阶段,一个就是作者命名的“错音阶段”,或者说故意发错音,跟“内牛”类似的还有“木有”,还有那捣浆糊式地合并了“这样”的“酱”。第二个插曲阶段是 “错字阶段”,同样是作者命名的,就是故意写错字来篡改或者利用原来的词汇和成语,比如“理上网来”,或者“典化人生”。这两个阶段一直到牛航载着他们出事的时候仍然在延续着,尤其是后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失联牛航的幸存者,失联牛航的幸存者最新章节,失联牛航的幸存者 三七书屋!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失联牛航的幸存者,失联牛航的幸存者最新章节,失联牛航的幸存者 三七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