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的痛苦千奇百怪,但细数起来,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你明确知道该恨谁的痛苦,另一种是你不知道。
这两种痛苦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对于特定性格的人来说,总有一种是相对容易消化处理的。比如有些人更擅长消化第二种,因为如果不知道该恨谁,那痛苦就不是那么具象,就可以假装自己没有发现,从而遗忘痛苦。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人的大脑也有保护机制,可以让人很轻易地做到麻木地生活,他们会自我劝慰“较真就没意思了”,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哲学。
而有些人能更好地接受第一种痛苦,知道该恨谁,就能把痛苦化为内驱力,去恨,去报复,把情绪全部投射到行动上来发泄。这样的人反而不擅长消化第二种痛苦,因为偏好行动的人就是较真,他们不愿意自己骗自己,宁可痛苦地活着,也不想活在自欺欺人里。
许婧的痛苦以她的现状来说,她说不出口也很正常。她自己都觉得她没有资格痛苦,她得到的已经太多,再为几十万去跟自己的亲妈置气,好像太不懂事,太不知道好歹。
把许婧从这个情况里拆出来,反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痛苦。
一个女孩,有兄弟,家庭经济还过得去,家庭氛围也不算不和睦,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决定把家里的大宗财产比如房产或者大额财产全部交给女孩的兄弟,人们很自然地就会知道这是重男轻女,是父母偏心,女孩如果觉得痛苦伤心,人们也能够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把女孩的兄弟去掉,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父母依然没有把大宗财产交给女儿,没有给女儿存款也没有给女儿房产,而是一直留在自己手上,人们就会迟疑,这还算重男轻女吗,这还算偏心吗?可是女儿是独生女,父母偏心又能偏向谁呢?而女儿如果因此痛苦伤心,人们就更加不理解,你连父母的养老钱都想抢吗,反正今后都是你的,你就这么等不急吗?
这两个例子就是“知道该恨谁”和“不知道该恨谁”的差别。
但事实上,如果再往下分析,你就会发现,第一个例子其实恨错人了,该恨的不是这个女孩的兄弟,因为即使兄弟消失了,女孩的痛苦仍然存在。
人们只是选择了恨起来比较容易接受也没有什么道德负担的那个对象来恨,毕竟恨父母这个事情,不要说传统道德不允许,你让一个不是天生坏种的小孩去恨自己的父母,她自己都做不到,孩子对父母是有天生的依恋和爱的。
但是父母却不是,父母在拥有小孩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年人了,父母看待小孩和小孩看待父母的方式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比如,父母可以毫无负担地认为,女孩不配拥有大宗财产,并且在这里,问题的重点不是大宗财产,而是不配。
因为很多女孩可能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甚至意识不到家庭里的大宗财产和她们有什么关系,她们遇到的情况比上面的更差,她们的父母认为她们不配的可能是一个鸡蛋、一盒牛奶、一件新衣服、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一个上高中或者上大学的机会。
不配是一个非常贬低人格的词,最不应该出现在家庭关系中,却如影随形地伴随了很多女孩的成长。
许婧是运气好的,她尚且有资格争一争自己配不配几十万的大宗财产,而很多小姑娘,她们争的可能就只是大学四年的学费、一件几百块的羽绒服、一盒几块的牛奶。
但说到底,最后就算真的被许婧她们争到了,她们的痛苦也不会消失。因为就在这个争的过程里,她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父母认为自己“不配”。
这就是许婧,和那些不配的女孩子的痛苦。
许婧最后还是没有和殷筱晓和顾琦把话说清楚,殷筱晓本来还想说点什么,被顾琦拉住了,一顿外卖吃完,许婧就打算走了。
“许婧,”她走之前顾琦叫住她,“你如果实在想不明白,不如回去和你妈妈呆几天。”
这两种痛苦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对于特定性格的人来说,总有一种是相对容易消化处理的。比如有些人更擅长消化第二种,因为如果不知道该恨谁,那痛苦就不是那么具象,就可以假装自己没有发现,从而遗忘痛苦。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人的大脑也有保护机制,可以让人很轻易地做到麻木地生活,他们会自我劝慰“较真就没意思了”,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哲学。
而有些人能更好地接受第一种痛苦,知道该恨谁,就能把痛苦化为内驱力,去恨,去报复,把情绪全部投射到行动上来发泄。这样的人反而不擅长消化第二种痛苦,因为偏好行动的人就是较真,他们不愿意自己骗自己,宁可痛苦地活着,也不想活在自欺欺人里。
许婧的痛苦以她的现状来说,她说不出口也很正常。她自己都觉得她没有资格痛苦,她得到的已经太多,再为几十万去跟自己的亲妈置气,好像太不懂事,太不知道好歹。
把许婧从这个情况里拆出来,反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痛苦。
一个女孩,有兄弟,家庭经济还过得去,家庭氛围也不算不和睦,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决定把家里的大宗财产比如房产或者大额财产全部交给女孩的兄弟,人们很自然地就会知道这是重男轻女,是父母偏心,女孩如果觉得痛苦伤心,人们也能够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把女孩的兄弟去掉,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父母依然没有把大宗财产交给女儿,没有给女儿存款也没有给女儿房产,而是一直留在自己手上,人们就会迟疑,这还算重男轻女吗,这还算偏心吗?可是女儿是独生女,父母偏心又能偏向谁呢?而女儿如果因此痛苦伤心,人们就更加不理解,你连父母的养老钱都想抢吗,反正今后都是你的,你就这么等不急吗?
这两个例子就是“知道该恨谁”和“不知道该恨谁”的差别。
但事实上,如果再往下分析,你就会发现,第一个例子其实恨错人了,该恨的不是这个女孩的兄弟,因为即使兄弟消失了,女孩的痛苦仍然存在。
人们只是选择了恨起来比较容易接受也没有什么道德负担的那个对象来恨,毕竟恨父母这个事情,不要说传统道德不允许,你让一个不是天生坏种的小孩去恨自己的父母,她自己都做不到,孩子对父母是有天生的依恋和爱的。
但是父母却不是,父母在拥有小孩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年人了,父母看待小孩和小孩看待父母的方式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比如,父母可以毫无负担地认为,女孩不配拥有大宗财产,并且在这里,问题的重点不是大宗财产,而是不配。
因为很多女孩可能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甚至意识不到家庭里的大宗财产和她们有什么关系,她们遇到的情况比上面的更差,她们的父母认为她们不配的可能是一个鸡蛋、一盒牛奶、一件新衣服、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一个上高中或者上大学的机会。
不配是一个非常贬低人格的词,最不应该出现在家庭关系中,却如影随形地伴随了很多女孩的成长。
许婧是运气好的,她尚且有资格争一争自己配不配几十万的大宗财产,而很多小姑娘,她们争的可能就只是大学四年的学费、一件几百块的羽绒服、一盒几块的牛奶。
但说到底,最后就算真的被许婧她们争到了,她们的痛苦也不会消失。因为就在这个争的过程里,她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父母认为自己“不配”。
这就是许婧,和那些不配的女孩子的痛苦。
许婧最后还是没有和殷筱晓和顾琦把话说清楚,殷筱晓本来还想说点什么,被顾琦拉住了,一顿外卖吃完,许婧就打算走了。
“许婧,”她走之前顾琦叫住她,“你如果实在想不明白,不如回去和你妈妈呆几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婚女重生自救指南最新章节,婚女重生自救指南 三七书屋!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婚女重生自救指南最新章节,婚女重生自救指南 三七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