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领袖,最需要的特质不是自身足够善谋,而是要有胆略。

  尤其是在乱世。

  从决定造反,到敢于在造反过程中挑战天下秩序,皆是需要胆略的。

  而章诚现在不得不承认,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的确是有胆略的,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略的。

  正所谓朱元璋自己刚才的意思,如苍天不怜他这布衣,他要这苍天何用?

  要说出这番话,是需要有几分豪气的。

  所以,章诚这时也忍不住主动称赞了朱元璋一句。

  朱元璋见此,会心一笑,浓眉微挑,道:“难得章先生高看咱一次!”

  “州牧老爷固然言语鞭辟入里,但将军能够做到既从善言如流,又做事果决而坚毅,的确有天下英雄气概!”

  张冕这时倒跟着也拱手说了一句。

  朱元璋听了张冕这话越发高兴,便道:“足下既如此高看咱,就入咱的幕,做咱的参议!”

  说着。

  朱元璋就对章诚吩咐说:“其余的降官,你替咱甄别安排。”

  章诚点头。

  因朱元璋说了这话,愿意投降的一干元廷官僚,皆颇为后悔,后悔没有像张冕一样,跟着说几句这样好听的话,而能够直接入幕。

  但无论如何,他们因为愿意归降,再加上章诚和朱元璋这些义军现在又都基本盘还没建立起来,实力还没壮大,正是千金买马骨,招贤纳士,尽量拉拢可以拉拢的大多数的时候,所以,他们还是会被章诚安排职事的。

  由于章诚是知州,相当于负责一州的日常军政事务,所以,归降的和应募的新人基本上都是需要章诚负责甄别与安排的。

  历史上,这一事是由李善长来负责。

  李善长将来投和归降的文武之人进行甄别后再告之于朱元璋,让朱元璋提前大致知道这些人的秉性和能力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章诚倒是没想到,他会有一天代替李善长成为朱元璋身边第一文士。

  而他也不敢确定自己会不会没有历史上的李善长干的好。

  但章诚也不是完全没有底气。

  因为他自思自己好歹是可以随时学习了解这段历史的,当也不至于让历史上原本该因李善长引荐而在朱元璋身边大放光彩的杰出人物在这一世被埋没。

  不过。

  章诚倒是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在,历史上李善长不曾注意到也没在历史上大放光彩而成为默默无名的人里,挖掘寻找的几个可以在这一世大放光彩的人物。

  毕竟,自己比李善长更擅于的地方是,自己通过后世知识与经验见识到的行当更多,得知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更多,再加上因为有来自后世的价值观,自然也就更容易发掘有专长的人,而不会因为一些有专长的人不通世故或者过于离经叛道而被埋没。

  但这只是章诚目前单纯的想法而已。

  摆在他面前的情况其实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因为现在需要他甄别与荐举任用的人,且不论贤愚如何,有何专长,光是来路就无疑会显得颇为复杂。

  首先肯定会有主动来投的官绅,也会有需要自己主动去请来的人,更会有自己要培养的人才,再有就是降官。

  而降官里又有南北之分、文武之分、族别之分,功名高低之分,乡籍之分。

  当然,其他来历的人里也会有各种分别。

  须知道,光是李善长和冯国用两人都会因为抄家而较起劲来。

  如今新来这么多人,会让义军变得多复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谁亲谁疏。

  谁更放心,谁需要更多戒备和堤防。

  谁要提点,进而可以统一思想统一主张,谁要多警告,以正其思想。

  可谓千头万绪,颇伤脑筋。

  从来没这么操过心的章诚甚至都因此想回去想退缩,但也正因为可以随时撤离,他又有些跃跃欲试,最终还是选择不退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跟着朱元璋打江山,跟着朱元璋打江山最新章节,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