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38章 国家岁收(2/2)

小说:我,刘辩,三兴汉室 作者:黯淡星L 更新时间:2024-04-24 02:07:33
  

  乍一看还剩十亿钱,但天下不止凉州一地,朝廷也不止需要供给汉阳驻军一军。

  雒阳城的防卫力量,包括即将回归建制的北军五营,还有雒阳外守卫京都的八关都尉部,边疆除了郡兵还有专门设立度辽营、渔阳营等边防军,也需要国家出钱。

  此外,立功将士的封赏也不能忘。

  而除了俸禄和军费,皇宫的开支也要经过少府走国库。

  原来每岁收六十亿钱都不够支撑一场十年的战争,更别提如今岁收直接对半砍了。

  少府樊陵与丁宫一样,与宦官交好。他也想趁势刷一波存在感,对灵帝拜道:“陛下,大司农拆出的这五千万钱,乃是挪用了原本用来修补宫殿的钱。”

  樊陵不说还罢,这一开口,登时将朝臣的火力吸引到灵帝和他自己身上了。

  杨彪怒道:“修补国家竟比不上修补宫殿吗?”

  更有激进者如侍御史郑泰,拜道:“臣伏请陛下效仿先帝旧事,以卖官鬻爵之钱填补军用!”

  刘辩一听,就知道遭了。

  灵帝随董太后,嗜钱如命,若是同他慢慢磨,或是让他察觉到危机感,说不定能像收复凉州钱一样,但郑泰这般,只会适得其反!

  就在灵帝发怒之前,卢植出席拜道:“臣有汉阳太守傅燮奏书一份,或可解钱粮之忧。”

  傅燮是凉州人,当初崔烈提出放弃凉州,只是他一個人想法吗?当然不可能,当时的财政就已经是现在这样了。

  但傅燮不仅当朝骂了三公,还能说服灵帝保住凉州,同时为他打破了不得回家乡为官的“三互法”。

  他此前的奏书也说明他是个有远见的人,灵帝稍稍平息怒火,示意卢植读奏书。

  刘辩忽然在这个时候意识到,从朝会开始到现在,发言的官员之中竟好像无一个凉州人。

  傅燮的奏书内容按照刘辩的理解来说并不复杂。

  二十年前段颎平定西羌。

  平定了吗?如平!

  段颎的杀戮的确带来了十六七年的和平,但两年多以前开始的叛乱宣告羌乱进入了新的阶段。

  即羌人与凉州地方豪强合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遂与边章被“裹挟”为一部首领。

  傅燮又提起当初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他是皇甫嵩的叔父。

  与主张杀伐的段颎不同,皇甫规力主怀柔,希望通过清明吏治来将羌人纳入汉室统治。

  他到凉州的第一年,叛乱的羌人听闻那个二三十年前为他们请命申冤的人来了,没两三个月就直接归降了十万多人。

  此后征发这些投降的羌人去平叛,一路道路断绝,军中瘟疫,羌军的死亡率达到了足足四成,但在皇甫规的带领安抚下,军队没有溃散哗变。

  可当皇甫规开始整顿吏治,罢免压榨羌人的官吏时,他受到了来自朝中的攻击——“养寇自重,收买叛羌假降”。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刘辩,三兴汉室,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我,刘辩,三兴汉室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