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刘裕灭南燕之战(1/3)

小说:晋末长剑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5-22 09:58:43
  其实,这场战争和本书主角伐邺城之战颇为相似,但也有差别。

  先说刘裕伐南燕之战。

  时间:

  东晋义熙五年(409)4月开始。

  目标:

  南燕都城广固(今青州市西北)。

  前序:

  5月,刘裕率军乘船至下邳,因沂水较浅,他从南方带来的舰船又太大,于是下船行军,陆路进至琅琊。

  所过之处,三十里筑一城,囤积物资,以防鲜卑抄掠粮道。

  6月,刘裕抵达大岘山。

  进军南燕都城广固,有三条路。

  一条是越大岘山,过莒县、临朐,直插广固,距离较近。

  一条是向东迂回,沿着今天山东西南部,绕一个圈,再自东向西,距离较远。

  一条是向西,走莱芜谷道,距离并不远,但在三条路中最难走。

  刘裕选择的是第一条路线。

  但大岘山在整个北方算不得什么大山,可在山东,却有“齐南天险”之称,且附近多为丘陵山区,绵延数十里,最好走的驿道上筑有关城,曰“大岘关”。

  这个时候,南燕朝廷起了争执。

  一方恃勇轻敌,以皇帝慕容超为首,他们有具装甲骑、有重骑兵,有轻骑兵,还有大量步兵,又是本土作战,有补给优势,觉得该与刘裕厮杀。

  一方以征虏将军公孙五楼为首,他认为应该据守大岘关,凭坚城消耗刘裕锐气,然后派骑兵深入敌后,抄掠刘裕粮道。

  争执到最后,慕容超的意见占了上风。

  他的理由是:一、在大岘山作战,完全无法发挥他们的骑兵优势,反而是刘裕的步兵如鱼得水;

  二、大岘关不一定守得住,这毕竟不是什么雄关险隘;

  三、刘裕完全可以绕路,不走大岘山。

  四、主守派还要求坚壁清野,铲除地里尚未成熟的青苗,下一年还活不活?

  于是,最后定下了计议,弃守大岘山,将刘裕放进山北,在空旷的平原上,用骑兵玩死他——“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

  同月,刘裕主力通过大岘山,一路向北,进至临朐以南。

  燕将公孙五楼等人率步、骑五万进屯临朐。

  燕主慕容超自率步、骑四万继之。

  刘裕此时的兵力构成:一、精锐步兵约三万人,应该是比较能打的,经验丰富,技艺出众,耐远征苦战;二、普通杂兵七万人;三、轻骑兵几千,应该不超过一万,故总兵力不超过十一万,其中十万人是步兵。

  第一战:巨蔑水(弥河)之战。

  公孙五楼VS孟龙符。

  前者是南燕征虏将军,兵力“数千骑”。

  后者是刘裕先锋,兵力不详,但应是一支步骑混合的部队,孟统骑兵,沈田子兄弟带步兵,可能是他们家的江东部曲老底子,战斗力较强。

  双方大战,公孙五楼败。

  孟龙符率骑兵追击,因为马跑得太快,与大部队脱节,结果单骑冲入燕军阵中,力竭战死。

  部将刘钟率军赶至,拼死夺回孟龙符尸体。

  公孙五楼一看有便宜占啊,于是又卷土重来。

  晋军失了大将,欲退。

  参军沈田子振臂大呼道:“今退必死,力战乃生。”

  遂与兄弟沈林子与燕军大战,燕军为之破胆。

  这一战主要是骑战,南燕败,东晋胜,但折了先锋将领。于是公孙五楼又率骑兵冲了回来,被沈田子兄弟击退。

  战斗结束。

  公孙五楼率败军退回临朐,刘裕主力继续前进——

  “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行,部伍齐整,车悉张幔,御者执矟,又以轻骑兵为游军,警戒前行。”

  简单说,就是步兵居中,战车位于两侧,轻骑兵在外围警戒游弋。

  就这样一路推到临朐城南数里之处。

  第二战:临朐之战。

  这是一次攻防战。

  刘裕处于行军状态,遇到敌军后,立刻环车为营,布置军阵。

  总体而言,刘裕在车营内部防守,南燕主动进攻。

  “段晖率鲜卑铁骑万余,前后交至。”

  注意,南燕这次出动了重骑兵,一部分正面冲,一部分绕后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末长剑,晋末长剑最新章节,晋末长剑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