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看来我们要少一个生力军咯。”

  常浩南的拒绝并没有让刘振响过于失落。

  他也清楚八三工程的进度目前肯定是当务之急。

  况且新标准这种东西,难点其实在开头,如何让决策层下定决心。

  而常浩南已经把这部分给完成了。

  “不过老杜果然没有看错你,这才几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在航空器外流和内流两个领域都做出成绩来,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奇才。”

  “哪里哪里……非要说的话,还是您之前在学校嘱咐我要关注发动机问题来着。”

  听到这个回答的刘振响哑然失笑。

  他当时确实有这么说过,但初衷只是为了完善一些数据而已。

  没想到常浩南这么一关注,就差点把整个航空动力领域给搅了个天翻地覆。

  不过,搅得好!

  ……

  就在624所这边正在准备进气畸变试验的同时,同样位于川省的132厂内。

  卢育英正在等待一批马上就要到达的客人——

  ****空军代表团。

  实际上,他们对于611所、132厂以及带队前来的华夏航技进出口公司来说,都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1965年,担心印度全盘倒向华约阵营的美国拒绝了****在最紧要关头提出的军售请求,后者迫不得已转而采购华夏装备。

  到1971年,包括出口和援助在内,华夏总共提供了230架歼6战斗机,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了不错的评价。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尽管****方面始终没有放弃从美国和法国采购先进战斗机,但歼6、强5C、K8和歼7P等华夏型号也一直存在于他们的装备序列中,并且通过对歼6的大修和改装,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工业。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空军的代表团访问华夏并参观航空工业部门甚至空军现役装备,都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但是这一次,对方来得很急。

  以至于611所方面三天前才接到来自华夏航技的通知,而且内容甚少,只进行了十分仓促的准备。

  好在他们下一步准备主推的外贸型号,也就是歼7MG正好有一架原型机还在132厂进行下线之后的基础测试,因此还不至于露怯。

  相比于****空军目前装备的歼7P,新型号的战斗力至少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

  歼7MG实际上就是歼7E的出口型,因此身为后者型号总师的卢育英自然是比较适合出面的人选。

  很快,由四辆中巴和两辆吉普车组成的车队就停在了不远的地方。

  一名穿着套装的中年女性从为首的一辆BJ212副驾驶位置下车,来到了卢育英面前。

  “卢总师您好,我是这次华夏航技方面负责接待和谈判的代表,杨慧梅。”

  “您好。”

  卢育英和杨慧梅握了握手。

  趁着后面****代表团的人还没全都从车上下来,他又赶紧和后者确认了一下情况。

  “不知道这个代表团本次过来的目的是什么?”

  “上面给我的信息也比较模糊。”杨慧梅拢了拢头发,有些苦恼地回答道:

  “不过我来的路上跟他们的领队交流了一下,感觉他们这一次的动作很大,而且不只是准备购买现有的货架产品。”

  “那……”

  “似乎想通过跟我们的合作,开发一种更适合他们国情的装备,或者是进一步发展自己航空工业水平,但也只是我的推测。”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