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第六十九章:不太准确(2/2)

小说: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作者:手握寸关尺 更新时间:2024-01-13 01:56:34
  

  “张教授是骨研所的专家,也是我们这个课题的重要一环。”

  “今天邀请张主任从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领域,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度剖析。”

  “让我们掌声欢迎!”

  张楠站起身来,拿着资料走到了台上:“大家好。”

  “也是咱们课题组的成员,虽然不经常来,但是……说实话,分工不同,咱们毕竟是一个整体。”

  “接下来我从力学角度,给大家开始分析下颈椎手术的改良思路。”

  “原本我们研究方向是根据传统术式改良,然后结合力学,探讨稳定性。”

  “可是几天前,我得到了一种新的思路!”

  “就是通过计算骨丧失量经椎弓根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而且,还需要排除一个缺失量!”

  “首先,椎弓根骨折后,会有一个骨丧失量,这个时候,通过高等生物力学可以计算出……”

  “但是,在这个运算过程中,因为存在不稳定因素,所以需要摒弃一个缺失量,去掉之后,使用力学方程……”

  ……

  说话间,张楠开始在黑板上进行了各种假设和运算。

  很快!

  当结果出现以后,张楠开心的说到:

  “大家不要去思考计算过程,看这个假设。”

  “我们通过计算之后,得到的结果!”

  “计算骨丧失量 TPIG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消除了压缩椎体的蛋壳现象。

  而且,给伤椎体提供了即刻稳定性,达到了与内固定物共同承载负荷的目的,还可以有效减少了内固定的并发症。”

  “所以呢,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在椎弓根上下功夫!”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排除掉后路手术,因为这一手术对椎弓根后的棘突进行钢丝捆绑,这种操作,在理论上,稳定性不足。”

  “前路手术的改良,我觉得还是应该深入一点!”

  ……

  台下!

  秦学海看着这个结论,内心开心到了极点。

  这个新的研究,无疑是让试验进度再次推进一大截。

  重心完全可以用于前路和中路手术了。

  台下一群解剖学、骨科大夫,看到这一幕幕之后,顿时不明觉厉!

  这就是生物力学在解剖学领域的运用吗?

  真的是太牛了!

  于是,在秦学海的带头下,下面掌声如沸。

  而陈恭却傻眼了!

  这天下竟然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

  这个……这个思路不正是自己在山河大学答疑室找柴久让教授解题的思路吗?

  虽然对方完善了一下,自己当初没有把所有假设和条件带入其中,更没有计算颈椎骨折丧失量。

  但是……

  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什么意思呢?

  当初陈恭找柴久让解答的是一个模糊的思路,是希望得到一个把缺失量丢去,只计算丧失量的办法。

  而这个人呢,就是把这个丧失量直接带入了数据,得到了最终结果……

  刘月情拍着手,看着陈恭有些发呆,笑着说道:

  “厉害吧?!”

  “骨研所人才济济。”

  “不过,你也别担心,你还年轻。”

  “未来是伱的!”

  “不过,不得不说,用生物力学思路解决解剖学,真的是另辟蹊径,有些厉害!”

  “小陈,你发呆干啥?”

  陈恭摇了摇头,没说话,而是把一张资料递给刘月情:“刘姐您看。”

  刘月情拿过打印出来的资料一看,顿时愣住了!

  因为陈恭的资料上,写的就是:“骨丧失量 TPIG结合椎弓根固定的椎体和椎间盘的强度、刚度以及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良好。”

  刘月情看到之后,瞪大眼睛,指了指黑板,指了指陈恭手里的资料。

  她捂着嘴巴,压低声音:

  “你哪儿来的?!”

  陈恭指了指日期。

  刘月情看到之后,更加沉默了,四天前?!

  不过,陈恭摇了摇头说道:

  “不过也是,我都能想到的东西,骨研所的专家肯定能想到。”

  “倒也好理解。”

  “但是,这个理解,存在不少误差,而且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对于具体怎么改良术式,其实没有啥作用。”

  而此时,周围的鼓掌声却在陈恭说完第二句话的时候结束了,于是……

  陈恭最后一句话,在场所有人几乎都听到的。

  张楠站在台上,自然是听得清清楚楚。

  秦学海也是有些尴尬。

  整个办公室内气氛瞬间多了几分诡异。

  ……

  ps:感谢‘不管不顧不理’和‘王镱涵’两位盟主大佬的豪横万赏,谢谢两位老板!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最新章节,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