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不禁有些感慨,回忆起在这边的日子,还是觉得像是一场梦。
赵广渊接着便与他商量,接下来要做的事……
之前因为他无法来回两边,当不了倒爷,京城那边几个铺子一直在缺货,特别是那间齐雅小铺。本来就是卖的这边的花鸟虫鱼,没有货源之后,那店等于是开不下去了。
前些日子虽补了一些货,但还是让他有了危机感。
万一这种事情再来一次呢?
“来回捣腾,两边易货好是好,利润也可观,但受限太大,我想着不如在大齐开几个作坊,把一些东西由着那边生产出来,这样一能解决无货可卖的情况,二能增加利润,更重要的是能解决生产和就业。”
赵广渊现在用起这边的词也是朗朗上口了。
他在现代没少研究历史,没少研究如何发展经济之事。国家要富强,有个好制度维持国家和民心稳定的同时,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
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谈发展。百姓吃不起饭,外敌虽不来入侵,但从内部就先乱起来了。
当搬运工不是长久之计。
“就像你让人在越地研究如何产珍珠一样?”
赵广渊点头,“是。我研究了这边江浙一带的养珠产业,有了一些心得,把这些汇总给方大,让他找人去研究,也不知如何了。”
行宫到越地两三千里,不像现代一日可达,让赵广渊深深感到遗憾,现代这交通便利程度让他叹为观止。
“除了养珍珠,你还有别的想法?”
“是,还有一些别的想法。而且做起来并不难。”
赵广渊既然已经开始布局,方方面面他就要考虑到。大齐的财富都集中在世家和勋贵手中,那他就开个作坊,赚他们的钱。
而他又想团结中下层百姓,那还要再开个作坊,生产些与国计国生息息相关的东西,造福于他们,方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得到世家勋贵的支持很重要,但中下层百姓的拥戴更为重要。
赵广渊在现代研究历史发现,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农民起义爆发不断,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贯穿历史始终。
光宋朝,每年就要来上一两次,很多还是全国范围之内的。而明朝,虽终结了外族统治的历史,但未能延续辉煌,最后又被外族终结。不能不让人扼腕。大明一代暴发的农民起义,其频繁之程度令人心惊。
终其原因,还是没有保障农民兄弟的利益,没有让他们吃饱。
赵广渊从小没学过如何治国,治世理政都是储君所学,他从小长在兄长的光环之下,肆意地吃喝,肆意地玩闹,没心没肺。长大了以为会是个逍遥王爷,结果后面的路并不按他设想的走。
于是他开始着手学习,在现代像只干渴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有用的知识,不止严格要求自己,也开始规划长至的未来。
赵广渊和吕善长谈了很多,罗列计划了许多,兄弟俩定了计划后,就开始找各种书籍,查看各种资料,进行各种试验,购买各种物料。又在大齐秘密找人试验。
大齐天寿山皇陵第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赵广渊第一个作坊开张了。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