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说法,当世有。

  后世更多。

  尤其是那些,抹黑父皇时期的酸臭文人。

  张三丰不受招揽,屡屡被这些酸臭之辈,拿出来举例。

  无他。

  张三丰在普通人中的影响力足够大嘛。

  百姓是质朴的,也是短视的。

  舆论宣传中。

  类似树立一个张三丰这样的人,说些酸臭之话,就是那些酸臭文人最喜欢使用的‘神通之术’。

  效果往往还很不错。

  比如,某某影响力巨大的富豪,不回来,是受到威胁芸芸。

  站在他如今这个高度,再审视这些言论,当真可笑。

  张三丰微微愣怔,随即笑了,摇头道:“一小撮自诩聪明的宵小之辈的阴谋罢了,老道观,陛下就未将这些言论放在心中。”

  “天下大定,老道超脱方外,不想沾染尘俗罢了……”

  “而且,老道从元末走过来,很清楚,我等方外之人,于治理天下无任何经验建设,一个人,妄自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大放厥词,只会祸国殃民,且我中原,自古以来便是政教分离,方外之人追求方外之事,尘俗之人,追求尘俗之事,恰好,恰好。民间世俗百姓,受政权指导,精神寄托于儒释道,如此,便是太极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若非这位王爷着实令他佩服。

  若非,担心这位王爷在回朝途中出事,他想借自身这点名望,护送其安全抵达金陵。

  此番,他也不会掺和着红尘之事。

  朱棣也十分佩服这位张真人这番话,尤其是最后总结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

  点点头,说道:“隶属士绅地主的佃农,的确是朝廷变革期,被选择性遗忘的一群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果当初强迫士绅,这变革必然无法推行下去,对士绅群体我也很讨厌,可铲除这个群体,得多长时间,得造成多么大的动乱,何况,对文化的损害,更是不可估量的,这个群体再腐朽,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掌控着知识,他们承担着文化的传承。”

  这个群体,创造了许许多多腐朽东西。

  但这个群体,也一直在传承那些好的精华。

  哪怕,这个群体,只是口是心非,冠冕堂皇,可传承就是传承。

  “唐末,士族门阀几乎被铲除,我们已经经历了一次文化断层,出现的士绅群体,我看,其个人要求,个人道德,还不如以前的世族门阀呢。”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整体素质。

  士绅群体,就是拍马也赶不上,以前的士族门阀。

  ……

  朱棣简短阐述,当初为何不动这一块的原因后,就立刻转移话题。

  他很清楚。

  这位真人提及这个问题。

  不是问他原因。

  以这位超脱于世的道行,岂能不知他和父皇在这个问题上,妥协的原因。

  这位真人,应该更想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先进农机具投入使用后,大量隶属士绅地主的佃农,被无情驱赶出来,如果这个时候,工业发展起来,工业就能吸纳,而且,工业化也需要大量专业的产业工人。”

  “乡土村社开办的工厂,是依托农田产出的各类轻工业工厂,最开始,是小型手工坊,最后随着技术、资本积累,升级为设备先进的小型工厂,当乡土村社在竞争中,开始出现区域性联合后,这些先进小型工厂,就会不断升级为中型、大型、超大型工厂。”

  “未来,数十、上百,乃至数百个乡土村社合并合联,土地资源经过整合,资源利用率更为高效,彼时,乡土村社会出现,数万人的超大型工厂……”

  张三丰听的怔怔出神。

  这还是农村?

  他无法想象,这样的农村,农民将会拥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而城池内,会出现一些,技术性工厂、重工业产业,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口,本来,朝廷如果能早一点实现雇工身股制的话,就能吸收容纳,被士绅地主赶出来的百姓,进行初级的产业工人培养训导,为将来,城池工业做好铺垫。”

  可惜,朝廷始终在这方面,犹犹豫豫,又有很大掣肘。

  这才造成了,数百万失地百姓,涌入城池内,难以生存,挤压抢占原本城池百姓活计的情况。

  大哥当初答应给他三百万人口。

  其实大哥也很清楚。

  他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