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371章歹计互出(1/2)

小说: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更新时间:2024-01-10 03:54:05
  邺城,曹丕府。

  堂内,曹丕负手背腰,在那来回踱步,神情着急的观望堂外,似乎在等着什么。

  “公子,诸君到了!”侍从通禀道。

  “速请!”

  少顷,司马懿、陈群趋步入堂,向曹丕行礼。

  “拜见公子!”

  曹丕上前扶起二人,说道:“二君请入座。”

  望了望堂外,不见孙权的身影,曹丕皱眉道:“仲谋呢?”

  “吴侯被大王留在宫内,咨询淮南之事,难以抽身。”陈群说道。

  “善!”

  曹丕高坐榻上,挥手让侍从退下,独留司马懿、陈群二人于堂内。

  “今日父王考问时政军务,孤念及兄弟之情,有意谦让三弟。不料三弟问答如此出众,让孤后续难以作答,让他胜了一筹。”

  曹丕望着二人,忧虑说道:“杨修、丁仪二人,今日竟当场劝父王立三弟为太子。听侍从言语,父王神色言语,似乎有废长立幼,偏向子建之意。这该如何是好?”

  此前曹丕、曹植的嗣子之争尚在暗地里,今日杨修、丁仪二人当着众人的面,劝曹操立曹植为嗣子,已是向曹丕开战的信号。

  陈群脸色并不好看,说道:“群与仲达冒死进谏,劝大王深意,勿行废长立幼之事。幸大王采纳良言,让我等退下,深思再议此事。”

  “若按二卿如此言语,某岂不危矣!”

  曹丕沉不住气,愤恨说道:“杨修、丁仪二人,今后我必杀之。”

  司马懿拱手请罪道:“臣才疏学浅,有负公子重托!”

  曹丕生了会闷气,说道:“此非卿等之过,实属三弟能得父王之心。”

  顿了顿,曹丕问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这~”

  司马懿沉吟少许,说道:“公子勿忧,古来废长立幼,常是大事。大王如欲废公子,而改立三公子,恐今日已下决心。今大王犹豫不决,非是不愿,而是疑似不能尔!”

  “不能?”

  曹丕念叨几下,问道:“仲达所言,是何深意?”

  “公子自幼年时起,便随大王南征北战,继副丞相,任五官中郎将,常留守中枢,安抚人心。”司马懿分析说道:“得公子恩惠者,有成百上千之众,根基渐成。”

  “而三公子,理事颇晚,性情直率,任性而行。今虽有杨修、丁仪等人相助,但根基甚浅,难以与公子相较。公子可效商山四皓之事,笼络朝堂上卿,为公子谏言。”

  “当笼络~?”曹丕问道。

  “公子,吴侯到了!”侍从说道。

  “速请!”

  孙权趋步入堂,拱手说道:“大王有要事商议,耽搁时间望公子恕罪。”

  “无事!”曹丕起身迎接,问道:“仲谋,大王可有询问立嗣之事?”

  孙权摇了摇头,说道:“大王咨询江淮之事,不曾谈及立嗣之事。”

  曹丕拉着孙权坐下,说道:“仲达让丕行效刘盈请商山四皓之事,笼络上卿,显丕今下之根基,并为某进言。仲谋以为如何?”

  “仲达高见!”

  孙权说道:“不知当笼络何人?”

  “崔琰,崔季珪!”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司马懿说道:“公子当笼络崔季珪,若能得崔君相助。太子之位,公子唾手可得!”

  “崔季珪?”

  陈群神色有异,说道:“三公子为崔季珪兄女婿,按关系而言,崔季珪为三公子外戚。于情而言,崔君当助三公子,今岂会襄助公子?”

  “不然!”

  司马懿为众人解释,说道:“崔君为人公正,不喜任性放肆之人。三公子虽为兄女婿,但三公子为幼子,为人随性,崔君多半不愿相助。”

  顿了顿,司马懿补充说道:“懿兄朗与崔君友善,曾在书信中论讨嗣子人选,崔君以为当立长为先。公子若能侍崔君为师,采纳忠言,崔君必心属公子。”

  相较于司马懿,众人常忽略了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及弟司马孚二人。

  司马朗长司马懿八岁,在董卓乱政时,他敏锐察觉到关东诸侯与董卓必有一战,故而率族人逃难,躲过一劫。

  二十岁时,便入曹操的帐下出任官职。为官期间,因政治能力出众,为人勤俭节约,加之司马氏与曹氏的紧密关系,司马朗升任到兖州刺史。

  然司马朗岂能那么简单?

  司马朗善于交友的能力,为司马懿铺平了仕途。

  司马朗受河内名士杨俊看重,与同郡的常林、王象、赵咨关系紧密。得父辈关系,司马朗与颍川士人陈、荀等士族关系也好,司马懿便是由荀彧举荐于曹操。

  不仅于此,司马朗与并州的王凌、贾逵二人关系友善,且与冀州的崔琰关系也好。自荀彧、荀攸陆续病逝后,司马懿便得到崔琰提拔重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季汉大司马,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季汉大司马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