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1/2)

小说:苏厨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1-04-11 09:43:14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朝会

  苏油也不为己甚,提出还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先给辽国一个日产五千斤的小铁厂,一来可以供辽国的工匠们熟悉铁厂操作,锻炼队伍;二来投资小见效快,哪怕储备尚不够大厂使用,想来支应一个小厂总还是没问题的。

  几位使臣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来前室纯跟他们交了底,如今婆娑岭,也就够供应一个差不多这么大的小铁厂。

  但是这是合同之外的东西,苏油又提到了价格问题,这个小铁厂,却也是要给钱的,一文不可少,五十万贯。

  一日十万斤的铁厂三百五十万贯,一日五千斤的铁厂,产能缩减到二十分之一,价格却要大厂的七分之一,苏油这一口就咬到了辽人的骨头。

  苏油知道王经手上现在还捏着从南部诸州搜刮到的三百五十万贯舶来钱,用铁厂债券冲抵着,当然要狮子大开口。

  几位使臣也当然要闹,但是苏油说你们闹我也没办法,这东西造价虽然不高,但是它沉啊,之前两个厂,那是通过北洋水师的军舰运送,冒着天大干系,才将运费通过水师海上操训的名目给你们减免了。

  如今北风大起,我大宋又到了海运繁忙期,北洋水师护送朝鲜日本大宋的商船南下了。

  要不你们派船来拉?或者你们去找獐子岛的海商?再不然,等北洋水师回来?

  实在不行,你们花几万贯,把图纸买去自己造,我大宋就不管了,行不?

  当然不行,辽国现在对钢铁的需求过于迫切,以室尚书造个盗版大钟都要几年的本事儿,大辽可等不起。

  几位使臣又派手下出去扫听了一圈,回来都吓尿了,尼玛海商们更心黑,运费就要四十五万贯!

  就这样人家还不乐意!

  拉些铁疙瘩去辽国,回程就是空载,哪里有顺风跑南洋,过去拉瓷器丝绸,回来拉香料宝货划算?

  如此看来,人家司徒还是很讲道理的,这个小铁厂,真没怎么赚辽国的钱。

  不过辽人就是这样,你有道理没用,我一样要闹,最后苏油再次做出重大让步——要不再加上粮食,怎么算作一揽子贸易附加合同如何?

  听闻辽国西北路大旱,想来又该买救济粮了吧?

  等等,为什么要说又?

  粮食就是棒子渣和棒子面,这东西河北四路仓库里堆积了好多存货,急于寻找销路。

  王经得知后,遣快马过来让几名使节敲定这次贸易,同意!尤其那个棒子面,有多少要多少,不过一定要走海贸,和小铁厂一起!

  当然要走海路,这样才能经过辽河边的锦州。

  战争来了,碘酒价格飞涨,他的酒厂还等米下锅呢!

  最终,辽人同意支付五十万贯舶来钱购买小铁厂,再以八十文一斗,也就是八百文一石的价格,购进四十万石粮食。

  三百五十万贯舶来钱,转眼就被苏油咬下来八十二万贯。

  王经寅吃卯粮,之前为耶律洪基筹措了一百万贯的军费,其实也是用的这笔舶来钱,现在手里的硬通货,一多半已经没了。

  不过耶律洪基认为王经童鞋果然是干臣,高瞻远瞩,若不是提前发行过国债,鞑靼人这一把狂攻,几乎就难以抵挡。

  以救难之功,加王经平章军国重事,燕国公。

  ……

  元丰八年的大朝会,比以往历次都热闹,少年天子已经成年大婚,越发展示出英睿的气象,朝堂整肃,仁政叠出,天下颂扬,万国来贺。

  新年诏书还是出自苏轼之手,高滔滔和苏轼明说了你不能作相之后,却又将之提拔成了礼部尚书。

  年纪大了需要有共同话题的老伙计作伴,冯京和苏颂在南郊礼之后,也被高滔滔留了下来,许五日一朝,不过闲谈中多是前朝旧事。

  户部的奏章里,经济情况还是相当不错。

  这里面无疑有章楶的功劳。

  三十万大军,西征八千里,灭两国,降一国,朝廷竟然没有多加花费,只靠宁夏三路保障后勤,居然就拿了下来。

  这一把可就赚大了!

  苏元贞圆满完成任务,朝廷下诏,命其回朝,担任户部尚书。

  原户部尚书蔡京,也因调剂放免天下积欠有功,升门下侍郎。

  原门下侍郎刘挚,则前往广州,担任广南东路转运使。

  另一个时空里,刘挚是旧党当中,“朔党”一派的领袖,与“蜀党”领袖苏轼,“洛党”领袖程颐,分庭抗礼。

  三方党争不断,最后被新党翻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苏厨,苏厨最新章节,苏厨 258中文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