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庄的账本,还真有问题。
冯保把皇庄的账送进了户部,仔细一盘账,还真的查出了十几处小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累计加起来才不到两千两的银子,而且大多数都是个别懒散宦官没认真核算导致,而不是有家贼故意造假。
明朝的文人,对隆庆、万历年间的宦官评价就俩字,恬静,因为这个时期的宦官,是真的有点与世无争的意思,皇帝都不争了,他们这些宦官怎么争,也争不过文武勋戚。
而皇庄的账目,突出了两个字:争气。
连冯保在文华殿上,腰杆都挺直了三分,那叫一個趾高气昂,宦官们多少也是有些骄傲的。
这一次的对比,对张四维、对窃国为私、对标榜着道德君子的文官们造成了成吨的伤害,至少宦官们在做家奴这件事上,要比其他的人强的不是那么一星半点儿。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个张四维、王崇古的家贼,这个分成比例一公布,立刻便是满城的乐子人讨论着这件事,被人津津乐道的时候,张四维直接把两个大掌柜和一堆的账房告上了顺天府衙门!
张四维报官了。
作为晋党财戎上面的二号人物,和葛守礼分庭抗礼的存在,张四维家里出了家贼之后,他只能请求官府出面帮忙追缴,因为这是家贼,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张四维、王崇古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都是家贼在刨他们家的根基,而他们能派出的人,到底是不是家贼,又用什么标准去判断?
张四维知道自己闹了笑话,可是他给王崇古去了封信,最终敲定了这个章程,报官!
自己家的丑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闹得满城风雨,闹得天下嗤笑,那就没必要藏着掖着,直接报官,请朝廷为他们两家主持公道。
张四维去报官,顺天府衙门不肯接,顺天府衙门不同于其他知府衙门,他是京畿衙门,张四维、王崇古不仅仅是一个受了损失的东家,更是朝廷的正三品大员,一个宣大督抚,一个掌詹士府事,未出生太子的老师,他们是晋党的党鞭,这案子接还是不接,是个政治风向和站队的问题。
脸面到了这个份上,张四维早就丢干净了,干脆直接以自己正三品的身份上了一道奏疏,痛陈利害关系,将这件事从头到尾掰扯了一遍。
“张四维啊,大聪明没有,小聪明顶天,他不弘且毅,心中若有天下,为人杰也。”朱翊钧看完了张四维的奏疏,对身边的张宏感慨万千,赵梦祐骂得对,张四维真的很聪明,但不是大聪明。
张四维在奏疏里从[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开始讨论。
凡人之居位,虽有大小尊卑之不同,莫不各有当尽之职。若舍其本职,而出位妄想,则在己为旷职,而于人为侵官矣。
君子则身之所居在是,心之所思亦在是,凡夙夜之所图虑者,惟求以尽其本分所当为之事。
如居乎仓库之位,则思以审会计,明出纳,而尽乎理财之职;如居乎军旅之任,则思以勤训练,饬军令,以尽乎诘戎之职,初未尝越位而有所思也。如是则众职毕举,而庶务成理矣。
张四维就是在论述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则事情才能做成,这是儒家礼法的老调常谈,但是之后张四维又将此事和矛盾说联系在一起。
大明眼下财用大亏的主要矛盾是朝廷和权豪之间的利益冲突,权豪侵占生产资料导致税基萎缩,导致的税收恶化,而稽税房作为一个注定臭名昭著的衙门,如何长期维持其超然地位,张四维家里的案子,就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稽税房查的账目,可以作为告诉的证据,就足以利用次要矛盾去调和主要矛盾。
而张四维在主要矛盾中又提到,主要矛盾的复杂是因为众多次要矛盾互相影响,而要解决一个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必然要解决相对而言的次要矛盾,只要把这些构成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一点点解决,才能将主要矛盾解决,达到一种冲和平衡的状态。
张四维又从解决矛盾又延伸到了庆赏威罚和主上威福之权。
庆赏威罚是调节矛盾的主要手段,只有威罚没有庆赏,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彰显皇帝的威严,而不能彰显陛下的仁德,万物总是在循环往复、相继成理中不断向前。
最后,张四维请求皇帝出手。
张四维和王崇古在家贼这件事上,狠狠的跌了面子,但终究是以读书人的身份,在矛盾说上更进一步挣回了一份属于读书人的颜面。
王崇古的奏疏很有意思,他在表功,大段大段的宣扬自己在宣大督抚的功劳。
去年,他在宣大两地共筹建了一百四十二个地窖用于甘薯的育苗、设立了近二十万亩的种田专事育苗、去岁番薯大丰收,而且平均亩产达到了宝岐司的七成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屯耕区,招还丁一万两千人,口四万六千余口、山西大约有两万人出雁门关入宣大屯耕。
招还的对象,是因为灾荒逃难到了山里落草为寇、为了躲避藁税谷租乡部私求入山林野居住、出逃到西北金国鞑靼的汉人、西北鞑靼人归化大明等等。取得如此傲人成果,是因为宣大真的在屯耕,来了就给田种,按朝廷制定的藁税征正赋。
王崇古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如何评断屯耕、清丈、还田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这个标准如何去评断?就看人口流动,若是人口向他的治下流动,必然表明他做对了某些事儿,可以作为考成法的补充。
冯保把皇庄的账送进了户部,仔细一盘账,还真的查出了十几处小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累计加起来才不到两千两的银子,而且大多数都是个别懒散宦官没认真核算导致,而不是有家贼故意造假。
明朝的文人,对隆庆、万历年间的宦官评价就俩字,恬静,因为这个时期的宦官,是真的有点与世无争的意思,皇帝都不争了,他们这些宦官怎么争,也争不过文武勋戚。
而皇庄的账目,突出了两个字:争气。
连冯保在文华殿上,腰杆都挺直了三分,那叫一個趾高气昂,宦官们多少也是有些骄傲的。
这一次的对比,对张四维、对窃国为私、对标榜着道德君子的文官们造成了成吨的伤害,至少宦官们在做家奴这件事上,要比其他的人强的不是那么一星半点儿。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个张四维、王崇古的家贼,这个分成比例一公布,立刻便是满城的乐子人讨论着这件事,被人津津乐道的时候,张四维直接把两个大掌柜和一堆的账房告上了顺天府衙门!
张四维报官了。
作为晋党财戎上面的二号人物,和葛守礼分庭抗礼的存在,张四维家里出了家贼之后,他只能请求官府出面帮忙追缴,因为这是家贼,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张四维、王崇古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都是家贼在刨他们家的根基,而他们能派出的人,到底是不是家贼,又用什么标准去判断?
张四维知道自己闹了笑话,可是他给王崇古去了封信,最终敲定了这个章程,报官!
自己家的丑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闹得满城风雨,闹得天下嗤笑,那就没必要藏着掖着,直接报官,请朝廷为他们两家主持公道。
张四维去报官,顺天府衙门不肯接,顺天府衙门不同于其他知府衙门,他是京畿衙门,张四维、王崇古不仅仅是一个受了损失的东家,更是朝廷的正三品大员,一个宣大督抚,一个掌詹士府事,未出生太子的老师,他们是晋党的党鞭,这案子接还是不接,是个政治风向和站队的问题。
脸面到了这个份上,张四维早就丢干净了,干脆直接以自己正三品的身份上了一道奏疏,痛陈利害关系,将这件事从头到尾掰扯了一遍。
“张四维啊,大聪明没有,小聪明顶天,他不弘且毅,心中若有天下,为人杰也。”朱翊钧看完了张四维的奏疏,对身边的张宏感慨万千,赵梦祐骂得对,张四维真的很聪明,但不是大聪明。
张四维在奏疏里从[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开始讨论。
凡人之居位,虽有大小尊卑之不同,莫不各有当尽之职。若舍其本职,而出位妄想,则在己为旷职,而于人为侵官矣。
君子则身之所居在是,心之所思亦在是,凡夙夜之所图虑者,惟求以尽其本分所当为之事。
如居乎仓库之位,则思以审会计,明出纳,而尽乎理财之职;如居乎军旅之任,则思以勤训练,饬军令,以尽乎诘戎之职,初未尝越位而有所思也。如是则众职毕举,而庶务成理矣。
张四维就是在论述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则事情才能做成,这是儒家礼法的老调常谈,但是之后张四维又将此事和矛盾说联系在一起。
大明眼下财用大亏的主要矛盾是朝廷和权豪之间的利益冲突,权豪侵占生产资料导致税基萎缩,导致的税收恶化,而稽税房作为一个注定臭名昭著的衙门,如何长期维持其超然地位,张四维家里的案子,就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稽税房查的账目,可以作为告诉的证据,就足以利用次要矛盾去调和主要矛盾。
而张四维在主要矛盾中又提到,主要矛盾的复杂是因为众多次要矛盾互相影响,而要解决一个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必然要解决相对而言的次要矛盾,只要把这些构成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一点点解决,才能将主要矛盾解决,达到一种冲和平衡的状态。
张四维又从解决矛盾又延伸到了庆赏威罚和主上威福之权。
庆赏威罚是调节矛盾的主要手段,只有威罚没有庆赏,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彰显皇帝的威严,而不能彰显陛下的仁德,万物总是在循环往复、相继成理中不断向前。
最后,张四维请求皇帝出手。
张四维和王崇古在家贼这件事上,狠狠的跌了面子,但终究是以读书人的身份,在矛盾说上更进一步挣回了一份属于读书人的颜面。
王崇古的奏疏很有意思,他在表功,大段大段的宣扬自己在宣大督抚的功劳。
去年,他在宣大两地共筹建了一百四十二个地窖用于甘薯的育苗、设立了近二十万亩的种田专事育苗、去岁番薯大丰收,而且平均亩产达到了宝岐司的七成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屯耕区,招还丁一万两千人,口四万六千余口、山西大约有两万人出雁门关入宣大屯耕。
招还的对象,是因为灾荒逃难到了山里落草为寇、为了躲避藁税谷租乡部私求入山林野居住、出逃到西北金国鞑靼的汉人、西北鞑靼人归化大明等等。取得如此傲人成果,是因为宣大真的在屯耕,来了就给田种,按朝廷制定的藁税征正赋。
王崇古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如何评断屯耕、清丈、还田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这个标准如何去评断?就看人口流动,若是人口向他的治下流动,必然表明他做对了某些事儿,可以作为考成法的补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的不务正业,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朕真的不务正业 趣读小说!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的不务正业,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朕真的不务正业 趣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