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里的文官,人人都有罪吗?
当然不是!
因为还有很多官员,甚至都没有上岗过。
沈元衡是去年的末榜进士,由于官位竞争太激烈,他送了礼都没法补缺,而且礼物还不给退还。
只能一直在京城住着,房租就够呛,偶尔还得应酬。
这两年粮价涨得厉害,即便沈元衡家里是做生意的,却也并非日进斗金那种,仅是吃饭就让他有点扛不住。
围城之后,更是凄惨,三天两头饿肚子,有钱都不好买粮食。
此时此刻,沈元衡躺在租来的房子里等死,他已经饿得头昏眼花,都没力气出去看朱元帅长啥样。
他从老家带来的仆人,因为营养不良而病死。尸体也没法处理,只能扔在大街上,让收尸队隔日搬走。
“砰砰砰!”
外面敲了好半天,沈元衡很想去开院门,可使尽全身力气下床,却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
院门终究还是打开了,因为是几人合租的宅院。
一个官差走进院中,拿出公文问道:“沈元衡、王允公、柯鉴三位相公可在?”
“在,都在呢。”隔壁房的柯鉴最有精神。
官差说道:“朱元帅有令,征召去年未补缺的进士,立即去城内各施粥棚做事!”
王允公和柯鉴都已出去,官差迟迟不见沈元衡,问清楚房间走进来查看,嘀咕道:“都饿脱相了,看来没法做公。”
“能做,给我一口粥喝,立时便有力气了。”沈元衡虚弱道。
官差觉得他可怜,于是抬着去施粥棚。
朱铭在城内设置八十个施粥点,以保甲为单位排队领粥,每个点安排六十個士兵维持治安。
沈元衡被抬去角门子外的街道,那里已经有百姓在排队。
不少百姓跟沈元衡一样,是被抬着去的,早就饿得走不动了。
“就他负责这里?”一个军官指着沈元衡。
沈元衡说道:“给口吃的,我还……还能写字。”
军官撇撇嘴:“粥还没煮好,给他一块饼。”
这些杂粮饼,是士兵们的工作餐,昨天提前就烙好的。因为进城之后,许多士兵要打散了执行任务,一开始伙食供应不是很方便。
沈元衡接过饼子狼吞虎咽,噎得直咳嗽:“水……再给口水喝。”
军官把水递上来,叹息道:“没见过这般叫花子模样的官。”
等沈元衡塞下一块饼,衙前吏捧来一摞户册:“附近百姓的户册都在这里,府尹说施粥的时候,重新给他们造册。暂时不须用印,相公签名即可。”
沈元衡见排队之人很多,估计不好查找,便吩咐衙前吏:“按户册顺序喊名字,让他们重新排队。趁着粥还未煮好,把户册先给造了。”
“那也好。”衙前吏觉得很方便。
沈元衡打开户册,说道:“陈敦义。”
衙前吏立即冲着队伍喊:“陈敦义,陈敦义在不在?”
无人应答,可能排在太后面没听见。
先前那个军官,很快分出两队士兵,跑去队伍的中后方喊话。
不多时,一家人互相搀扶着过来。没有老人,只有年轻人和孩子。
沈元衡对比户册扫了一眼:“都到齐了?谁是户主陈敦义?”
一个中年男子悲戚道:“陈敦义是俺爹,人已经没了。家里粮食不够,俺爹说要留给儿孙,就跟俺妈一起上吊了。”
“唉!”
沈元衡轻声叹息,墨已经研好,用毛笔撇着墨水问:“可是你做户主?”
“是。”男子点头。
“姓名。”
“陈继宗。”
“住址可有更改?”
“没改。”
“……”
沈元衡根本无力运笔,手腕压在桌面上,字写得歪歪扭扭。
户册信息,不仅有姓名、地址等等,还要标注大致的资产情况,以此确定这家人的户等,方便今后合理摊派各种役税。
保甲长就站在旁边,确认该户百姓是否在说谎。
这种做法,可操作性空间太大,朱国祥在四川已经取消,不再给城镇居民划分户等。如果遇事要临时摊派,城内以住房面积为准,乡下以田产面积为准。
朱氏父子说是要取消苛捐杂税,但有些东西必须摊派。
比如城市里的消防和卫生,须得雇佣差役来维持,这就得摊派在居民头上,官府不可能出钱包办。
或许是那块饼子奏效了,虽然还是没什么力气,但沈元衡的精神变得更好,对衙前吏说:“粥若煮好了,给我盛一碗晾在旁边。”
今日是免费领粥,大人限给两碗,小孩限给一碗。
明天开始平价卖粮,同样属于限售。居民拿着今天造的户册副本,到售粮点排队买粮食。
实在拿不出钱的,就以工代赈干活去。
东京城辐射出去好几条河,每年都得组织人去疏浚,否则就要慢慢淤堵。还有护城河上的桥梁,全都被赵桓下令拆了,也需要重新架起来。
城市周边,被金兵搞出一大圈无人地带,城里的粪便一直没人来收走,如今的开封早已是臭气熏天。
反正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可以临时安排许多百姓就业。
朱铭已经派人张贴告示,鼓励城中商贾重新经营,三个月内商税全免。得把经济活动给搞起来,以便让更多百姓找到营生。
周边几个县的商人,也被鼓励往东京运售物资,同样是三个月内免收商税。
“沈相公,歇一歇吧,你这字儿都写得不成样子了。”军官提醒道。
沈元衡尴尬一笑,搁笔去端碗,谁知一碗粥也端不起来,干脆趴在桌子上如狗吃食一般吸舔。
当然不是!
因为还有很多官员,甚至都没有上岗过。
沈元衡是去年的末榜进士,由于官位竞争太激烈,他送了礼都没法补缺,而且礼物还不给退还。
只能一直在京城住着,房租就够呛,偶尔还得应酬。
这两年粮价涨得厉害,即便沈元衡家里是做生意的,却也并非日进斗金那种,仅是吃饭就让他有点扛不住。
围城之后,更是凄惨,三天两头饿肚子,有钱都不好买粮食。
此时此刻,沈元衡躺在租来的房子里等死,他已经饿得头昏眼花,都没力气出去看朱元帅长啥样。
他从老家带来的仆人,因为营养不良而病死。尸体也没法处理,只能扔在大街上,让收尸队隔日搬走。
“砰砰砰!”
外面敲了好半天,沈元衡很想去开院门,可使尽全身力气下床,却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
院门终究还是打开了,因为是几人合租的宅院。
一个官差走进院中,拿出公文问道:“沈元衡、王允公、柯鉴三位相公可在?”
“在,都在呢。”隔壁房的柯鉴最有精神。
官差说道:“朱元帅有令,征召去年未补缺的进士,立即去城内各施粥棚做事!”
王允公和柯鉴都已出去,官差迟迟不见沈元衡,问清楚房间走进来查看,嘀咕道:“都饿脱相了,看来没法做公。”
“能做,给我一口粥喝,立时便有力气了。”沈元衡虚弱道。
官差觉得他可怜,于是抬着去施粥棚。
朱铭在城内设置八十个施粥点,以保甲为单位排队领粥,每个点安排六十個士兵维持治安。
沈元衡被抬去角门子外的街道,那里已经有百姓在排队。
不少百姓跟沈元衡一样,是被抬着去的,早就饿得走不动了。
“就他负责这里?”一个军官指着沈元衡。
沈元衡说道:“给口吃的,我还……还能写字。”
军官撇撇嘴:“粥还没煮好,给他一块饼。”
这些杂粮饼,是士兵们的工作餐,昨天提前就烙好的。因为进城之后,许多士兵要打散了执行任务,一开始伙食供应不是很方便。
沈元衡接过饼子狼吞虎咽,噎得直咳嗽:“水……再给口水喝。”
军官把水递上来,叹息道:“没见过这般叫花子模样的官。”
等沈元衡塞下一块饼,衙前吏捧来一摞户册:“附近百姓的户册都在这里,府尹说施粥的时候,重新给他们造册。暂时不须用印,相公签名即可。”
沈元衡见排队之人很多,估计不好查找,便吩咐衙前吏:“按户册顺序喊名字,让他们重新排队。趁着粥还未煮好,把户册先给造了。”
“那也好。”衙前吏觉得很方便。
沈元衡打开户册,说道:“陈敦义。”
衙前吏立即冲着队伍喊:“陈敦义,陈敦义在不在?”
无人应答,可能排在太后面没听见。
先前那个军官,很快分出两队士兵,跑去队伍的中后方喊话。
不多时,一家人互相搀扶着过来。没有老人,只有年轻人和孩子。
沈元衡对比户册扫了一眼:“都到齐了?谁是户主陈敦义?”
一个中年男子悲戚道:“陈敦义是俺爹,人已经没了。家里粮食不够,俺爹说要留给儿孙,就跟俺妈一起上吊了。”
“唉!”
沈元衡轻声叹息,墨已经研好,用毛笔撇着墨水问:“可是你做户主?”
“是。”男子点头。
“姓名。”
“陈继宗。”
“住址可有更改?”
“没改。”
“……”
沈元衡根本无力运笔,手腕压在桌面上,字写得歪歪扭扭。
户册信息,不仅有姓名、地址等等,还要标注大致的资产情况,以此确定这家人的户等,方便今后合理摊派各种役税。
保甲长就站在旁边,确认该户百姓是否在说谎。
这种做法,可操作性空间太大,朱国祥在四川已经取消,不再给城镇居民划分户等。如果遇事要临时摊派,城内以住房面积为准,乡下以田产面积为准。
朱氏父子说是要取消苛捐杂税,但有些东西必须摊派。
比如城市里的消防和卫生,须得雇佣差役来维持,这就得摊派在居民头上,官府不可能出钱包办。
或许是那块饼子奏效了,虽然还是没什么力气,但沈元衡的精神变得更好,对衙前吏说:“粥若煮好了,给我盛一碗晾在旁边。”
今日是免费领粥,大人限给两碗,小孩限给一碗。
明天开始平价卖粮,同样属于限售。居民拿着今天造的户册副本,到售粮点排队买粮食。
实在拿不出钱的,就以工代赈干活去。
东京城辐射出去好几条河,每年都得组织人去疏浚,否则就要慢慢淤堵。还有护城河上的桥梁,全都被赵桓下令拆了,也需要重新架起来。
城市周边,被金兵搞出一大圈无人地带,城里的粪便一直没人来收走,如今的开封早已是臭气熏天。
反正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可以临时安排许多百姓就业。
朱铭已经派人张贴告示,鼓励城中商贾重新经营,三个月内商税全免。得把经济活动给搞起来,以便让更多百姓找到营生。
周边几个县的商人,也被鼓励往东京运售物资,同样是三个月内免收商税。
“沈相公,歇一歇吧,你这字儿都写得不成样子了。”军官提醒道。
沈元衡尴尬一笑,搁笔去端碗,谁知一碗粥也端不起来,干脆趴在桌子上如狗吃食一般吸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