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308【尚待开发的广西】(2/2)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6-30 16:08:34
  

  在宋人的观念里面,西北地区要注意防风,避免风邪入体生病,喝不喝热水无所谓。而在东南地区,就算是小民走在路上,也必然喝煮过的水,还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暑,睡觉时应该把脑袋朝向外面。

  陈尧叟治理广西的时候,为了预防瘴气,也是注重防暑和饮水安全。

  他让百姓在官道两旁种树遮阴,每隔二三十里建亭舍,行人都可免费纳凉解渴。还教导广西百姓打井,井水比河水更干净,能有效防止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如今,喝热水已成为共识,广西官员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但广西的小老百姓,以及那些士卒,却还没有养成习惯。舀起生水便喝,不知不觉就中招了。

  七星山下就有农民,朱铭踱步走去,敲开农家小院的院门。

  临近过年,农活不多,家中有人。

  见他们似乎来头不小,这户农民有些害怕,局促不安的进行接待。

  朱铭微笑拱手“我们游玩七星山,途中口渴,能否讨一碗水喝?”

  “贵人快请进。”听说他们只是来讨水喝的,几个农民变得热情起来。

  老妇人提着陶制水壶出来,手里还托着个陶碗。

  这明显是凉白开,否则就用不着水壶。

  朱铭坐下拉家常,先问他们有几口人,再问今年收成如何。

  扯了好半天,朱铭终于问道“临桂百姓,都知道烧水再喝吗?”

  老农答道“官府让喝煎水,说喝了生水会得病。咱这里离城近,都听话得很,再远些的就不听,官府也懒得去管。”

  朱铭继续询问,大概明白啥情况。

  纯粹就是观念问题,汉代已经有了多孔灶台,能同时加热几口锅。煮饭的时候,就顺便把开水烧了,根本不用多费柴禾。

  江南开发得早,瘴气不再是问题,百姓也更有卫生观念。

  广西这边,还得慢慢教化。

  至于士卒为啥死亡率高,估计是深入蛮夷之地,那里的环境确实太恶劣,一时之间很难适应下来。

  朱铭打算编个卫生小册子,今后建立新朝作为蒙学读物传播,让小孩子也知道这些。

  “附近哪有合适的地方,方便平整土地建宅子?”朱铭又问。

  老农问“贵人是自己砍树开荒,还是买现成的地皮?”

  朱铭说道“都可以。”

  “买地可以去找裴员外。”老农提议说。

  朱铭给了几文钱,让老农带路。

  裴家是附近大族,曾经出过进士,但田产不算多,主要做货运生意。

  “拜见范团练!”裴员外见面就问候。

  范致明笑道“你认得我?”

  裴员外说“前番太守游七星山,范团练也在。曹参军摔折了腿,坐着竹舆下山,抬竹舆的便是我家仆人。”

  范致明介绍说“这位是朱铭朱先生,政和五年的探花郎。朱先生打算在七星山讲学,寻一块地建书院,伱有什么好地方?”

  朱铭说道“你给块平整地皮,别的富户捐些钱财,一起把书院建起来,族中子弟皆可来读书。”

  裴员外眼睛一亮“在下愿献土地!”

  桂州在唐代就出过状元,五代时文脉衰落,北宋属于恢复期。

  至今连个书院都没有,除了官学,就全是一些私塾。

  桂州的书院,得到南宋才出现。

  朱铭又说“初时起几间茅屋便可,过年之后我就搬过来。”

  裴员外立即保证“元宵之前,定把茅屋搭好,便连家具也做好!”

  “带我去看地吧。”朱铭说。

  整个七星山,就是一大片风景区,层峦叠嶂,名胜极多。

  最出名的当属曾公岩,由曾布开辟,附近又有寺庙,城中富人喜欢至此游玩。

  朱铭的书院地址,在七星山的南边。

  北靠山峰,东侧有湖,西边不远是小东江,这特么纯属养老圣地。

  中午便在裴员外家吃饭,子侄辈全都叫来,拢共有十多人,都想在书院求学。

  因为范致明已经漏了口风,说自己也会来讲课。

  一个榜眼,一个探花,他们做老师,学生还不是抢着报名?

  又过大半月,陈东他们终于到了。

  二十七个被除名的太学生,带着随从浩浩荡荡进城,且直奔县衙而去。当他们表明身份,瞬间引起轰动!

  (有书友指出范致虚、范致明是亲兄弟,所以范致明也该回家奔丧。唉,就当他们是族兄弟吧,已经写出来了不好修改情节。)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