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63章 带领《当代》走向更高的那个人(2/3)

小说:1980我的文艺时代 作者:坐望敬亭 更新时间:2023-04-25 08:12:46
  

  还得到了国内文学评论界颇有名气的蒙万夫的赞赏,特地写了一篇《田野上庄重而深沉的希望之歌——评中篇》,充分肯定的程忠实在《初夏》当中的创作能力。

  同时,蒙万夫还在评论的最后盛赞,“《当代》1983年第一期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蒙万夫这人大家不熟,他的学生很多人应该认识,叫贾平娃。

  诚如蒙万夫所评论的那样,在这一期刊物当中,有《新星》这样的改革文学力作,有马原这种极致化的先锋文学,有于华这样一出手便风格成熟而被寄予厚望的作者,有谟言这样歌颂真|善美的清新风格,也有程忠实这样正统的从乡土中走来的作者……

  这一期刊物充分显示了《当代》对国内文坛各种创作风格的扶持和鼓励,不光在广大读者口中收获了如潮的好评,更在评论界和作者群当中引发了极大的讨论。

  由于前些年的嗡嗡嗡造成了文坛一定程度上的真空,所以近几年文坛不仅是创作量的井喷,更是创作风格的百花齐放。

  时下有个流行词,叫“不是”。

  用在什么语境里呢?

  有作者拿着稿子到编辑部去投稿,编辑们带着老花眼镜看完,眉头紧蹙,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

  “你这个,不是啊!”

  什么叫不是,只是不符合老一辈编辑的阅读习惯而已,直接连作品分类都给你改了。

  这一期《当代》上发表的作品中,如果按照“不是”的标准来评判的话,马原、于华的作品都在此列,而两人的作品风格恰好带着先锋味道。

  “文学创作刚从巨大的阴影当中解放出来不久,我们不希望它陷入另一个阴影。

  现在新一辈的作者朋友已经不满足于叙述形式的单一,开始追求叙述的多元和多种可能性。

  编辑部的同仁一致认为,我们应该正视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新变革、新要求、新方向。

  这一期的《当代》便是在这样的背影下诞生的……”

  眼下,林为民正伏在案上笔走龙蛇,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吹逼。

  《当代》1983年第一期上市近月,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的反响是巨大的,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媒体的评论和关注。

  《文艺报》创办于建国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全国文协主办的报纸。

  历任主编无不是文化巨匠、文学大师和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可以说新中国的文艺风云均与《文艺报》有着密切关系。

  多位伟人都曾在生前对《文艺报》的工作做过重要指示。

  这次《当代》1983年第一期所引发的反响引起了《文艺报》的关注,特地向《当代》编辑部发来了约稿邀请,让编辑部谈谈关于这次第一期组稿的幕后故事。

  蒙伟宰和覃朝阳两位老同志顺手就将这件事交给了林为民,美其名曰不能抢了林为民的功劳。

  83年开春第一期主推新人新作确实是林为民的点子,两人这么说倒也没错。

  林为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奋笔疾书,总算是将稿子写好了。

  柳荫手里拎着茶缸走过来,吹着高碎漂浮在水面的茶沫啧了一口,“为民现在真是当领|导了,瞧瞧这稿子写的,都快赶上大会发言稿了。”

  荣世辉跟着调侃道:“这一期林主编主持有功,有了成绩不能藏着掖着,要不领|导怎么能看见呢?”

  林为民将笔帽扣好,起身活动着肩膀。

  “老同志,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荣世辉笑道:“我这个老同志没问题,小柳才三十多,你这个‘老’字是不是不太恰当?”

  柳荫配合的朝林为民瞪着眼。

  林为民给荣世辉竖了个大拇指,“要说会说话,还得是您有一手。”

  《当代》1983年第一期刊物在上市二十多天后经受住了广大读者的考验,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媒体的广泛赞扬,所引发的讨论和影响也对得起编辑部对于这一期刊物所寄予的厚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0我的文艺时代,1980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1980我的文艺时代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