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七十四章李敬玄的奇思妙想(2/2)

小说:唐人的餐桌 作者:孑与2 更新时间:2023-06-01 22:09:39
  

  云初笑眯眯的看着李敬玄道:“神都那里有不少底蕴丰厚的老家族,人家私下里铸钱的可没有听说是亏本的,据我所知,仅仅是长安韦氏,人家就能将铸钱的成本控制在一贯钱耗费七百五十钱的地步。”

  李敬玄叹一口气道:“官府靡费远不是韦氏能比的,大唐每成立一个铸钱局,就要打造一套班子,用人奇多不说,还有大量的冗余,韦氏,只用自家部曲,除过铜料上的耗损之外,人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无法相比。”

  不管李敬玄怎么说,云初也不肯接受他的意见,就目前而言,大唐混乱,可怜的铸钱成本,总体上是对长安有利的。

  一旦长安这个有着大唐最多钱的地方,中间没有猫腻可钻之后,总体上是损失大于好处的。

  别说长安至今没有碰过铸钱,就算是有能力,也绝对不会去干这种没好处的事情的。

  因为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之后,长安的财富主要是以粮食,丝绸等货物为标的物的,不论是曲江里的流水牌子上的大宗货物进出,还是长安税赋标的,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以货易货的方式,钱,对长安大宗货物的买卖,并不具有太大的影响力。

  李敬玄在长安已经停留了半月之久,最近看的地方很多,感受也颇多,尤其是曲江里的流水牌子,他看的很是清楚,那就是一个南货北上,北货南下,东货西奔,西货东进的一个地方,每一笔交易收取半成的手续费用,这长安早就肥成猪了。

  在回馆驿的路上,李敬玄再一次来到金光闪闪的铜牛面前,用力的拍打着铜牛感慨道:“这世上之人,果然是蝇营狗苟者多,一心为国为民者少。”

  东台侍郎魏东成道:“只需将云初迁离长安便是了。”

  李敬玄摇头道:“这些天来,东城兄可否看懂了长安城是如何运作的吗?”

  魏东成摇摇头道:“不曾,很多方法闻所未闻,很多做法为平生仅见。”

  李敬玄又道:“如果长安城垮掉,或者停步不前会是一个什么场面?”

  魏东成道:“陛下对天下十道轮番免税的宏大叙事,就要停止,原本已经漏洞百出的府兵也将陷入困境。”

  李敬玄叹口气道:“不止如此,长安要是停止运转,即便是陛下也难以接受。

  否则,以陛下对臣子的猜忌,你觉得会允许云初在长安城作威作福这么多年吗?

  由此可见,陛下对于长安的认知,远超你我,这也是云初迟迟不肯修建长安城墙的原因。”

  魏东成跟着感慨的道:“自从陛下去了神都洛阳,人家就把长安城墙给开了六处大洞,有了这六处大洞,陛下就不会担心长安有变,同时,也因为没有了完整的城墙,陛下就不肯回到长安。

  这长安啊,妖魔鬼怪实在是太多,我们跟这里的官吏相比,宛若两个种群,其中差别甚至比我们跟突厥人的差别还要大。”

  李敬玄冷笑一声道:“调不走云初,温柔这些人,那就从长安城调出干吏,有了空缺,我们不断地塞人进来,一旦在长安城学有所成,就立刻调出去在别处任职。”

  魏东成诧异的道:“如此一来,岂不是白白给云初增添了不少的羽翼?”

  李敬玄笑道:“犬子思冲,守一,一个在郫县任职主簿,一个要参加今年的科考大比,估计能过,以他们的资质,来长安,就任最而小吏还是可行的,某家就不相信,云初他们有本事连我儿子的心都给拽了去。”

  魏东成闻言哈哈大笑道:“犬子恒,小婿董文,想必也可以送来长安历练一番。”

  李敬玄点点头道:“没有才能,依靠祖宗走不了长路,我们可以送这些孩子一程,远路终究是要靠他们自己奔的,长安城是一个能学到本事的地方,这一点老夫笃信无疑。”

  傍晚,云初在跟温柔一起吃晚饭的时候,米主簿笑吟吟的走了进来,朝两位上官施礼后凑过来道:“李敬玄,魏东成他们想把儿子,女婿塞进咱们长安各个官衙,君侯,咱们是不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云初看一眼依旧在吃饭的温柔,就摇摇头道;“只要是来长安干活的,来多少,我们就要多少,不管他是谁家的儿子,谁家的女婿。

  我告诉你啊,老米,我们一直想把长安的模式在整个大唐推行,现在这些人来了,这可比培训一些没有根脚的小吏强大的太多了。”

  温柔跟着道:“就让他们来,让他们亲自看明白长安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变得富裕起来的,我们对待百姓的态度如何,我们是如何对待朝廷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明白,何为干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人的餐桌,唐人的餐桌最新章节,唐人的餐桌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