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朕要亲征!
明朝在北国的军力部署,就好像是一个哑铃,
东边的一头,当然是锦州、山海关、蓟镇等几个地方。这里既是防止蒙古人南下,又是防止鞑子西进的主要所在。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称号。明军在这里的兵力,是最雄厚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明国最精锐的骑兵,都在这里。
西面的一头,则是宣府、大同、山西等三镇。这一块区域比较复杂,面积大,人口少,风沙厉害。偏偏这里又是敌人经常入侵的地点,难以预防,明军不得不在这里艰苦的坚守。这一头的明军数量看起来很多,战斗力却非常令人担忧。
在中间,则是京师。京师的主要守备力量,就是三大营。原本三大营是非常精锐的,集中了明军的大部分精锐在这里。但是,土木堡之变以后,三大营的精锐被全歼,之后重新组建的三大营,完全失去了前辈的风范,战斗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三大营,只能是用来守城,想要和鞑子野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永乐大帝设计的天子守国门的基本格局,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的。边军主要是用来守城的,只负责应付小规模的,低烈度的边境冲突。野战主要是由京师的三大营出动。大战主要也是依靠三大营。三大营萎缩以后,只有依靠边军中的辽东军团和宣大军团了。
以前,为了防备蒙古人的死灰复燃,还有零星的攻击,明朝大力的修建长城,用万里长城将自己的北部边境,牢牢的包围起来。即使如此,大明朝还是有两次被打脸的记录。一次是众所周知的土木堡之变,一次则是嘉靖年间,鞑靼俺答汗围困京师。到了崇祯年间,鞑子两次入寇,更是没法说了。前面两次的阴影还没有去掉,第三次又来了。
要野战,辽东军团绝对是主力。要和鞑子野战,必须出动骑兵。而明军最厉害的骑兵,就隶属于辽东军团。但是,高起潜可不想和鞑子野战。这是风险非常高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就要全军覆没。在辽东前线,高起潜也是严令部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切切不可和鞑子野战的。
不过,要是他现在拒绝和鞑子野战,铁定会被崇祯一把提起来掐死。从进来西暖阁的时候开始,高起潜就明白了。这一次,崇祯不是要单纯的防御,而是要雄起了。或许是前两次的表现太窝囊,让崇祯觉得非常的丢脸。因此,这一次,他一定要挽回一点颜面。
问题是,崇祯想要挽回颜面,当然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的明军,却是经不起崇祯的折腾啊!在所有的太监监军里面,高起潜对军事是最熟悉的。他很清楚,明军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固守坚城,或许还能阻挡鞑子的肆虐。出城和鞑子夜战,那绝对是找死啊!
只看到高起潜跪在地上,给了张凤翼一个隐蔽的眼色,然后可怜兮兮的说道:“皇上,奴婢知道错了,奴婢愿意率军和建虏死战,将功赎罪。还请皇上开恩,让奴婢这条命送在战场上。”
崇祯欣慰的说道:“好!有志气!你起来吧!”
高起潜这才慢慢的站起来。
张凤翼眼珠子一转,非常关心的说道:“皇上,和鞑子野战,兵器粮草,都要加强,士兵的薪饷,也要加足三成。如此一来,必然人人奋勇,人人争先,大获全胜指日可待。”
崇祯不假思索的说道:“户部?”
户部尚书侯恂总是一副死人脸,枯瘦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好像是僵尸的脸,声音也是皱巴巴的,毫无感情的说道:“太仓银只有不足八十万两,粮不过三百万石,皇上自己看着吧。”
敢在西暖阁里面,这样跟崇祯说话的,也只有侯恂了。事实上,他已经多次想要致仕,脱离朝廷这个烂摊子,却始终被崇祯拦着。崇祯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出了问题,对于侯恂的冒犯,从来都不在意。温体仁本来想要将侯恂撵走的,后来发现撵不走,也只好放弃了。
于是,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崇祯的身上。太仓银的数量不够,只有从内帑划拨。这是惯例。随着陕西乱军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农业生产不断的遭受破坏,能收税的土地是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太仓银的收入也越来越少。盐税、铁税、印花税、矿税什么的,主要是还是进入内帑,成为皇帝的私房钱。因此,在国家财政有难的时候,只有仰仗内帑了。
崇祯没有回答,转头问杨嗣昌:“你们三镇呢?”
杨嗣昌慢条斯理的说道:“微臣计算过,只要九十万两银子,三镇就能集结六万军队,和鞑子决一死战。”
崇祯皱皱眉头,慢慢的说道:“六万人,九十万两银子,太多了。”
王坤委婉的说道:“皇上,我们三镇的薪饷,一向要比辽东的少,官兵早有怨言。我们不要加成,只要将我们的粮饷,和辽东军的平齐,官兵自然会奋勇争先,为国效力,打败鞑子,不在话下。”
明朝在北国的军力部署,就好像是一个哑铃,
东边的一头,当然是锦州、山海关、蓟镇等几个地方。这里既是防止蒙古人南下,又是防止鞑子西进的主要所在。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称号。明军在这里的兵力,是最雄厚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明国最精锐的骑兵,都在这里。
西面的一头,则是宣府、大同、山西等三镇。这一块区域比较复杂,面积大,人口少,风沙厉害。偏偏这里又是敌人经常入侵的地点,难以预防,明军不得不在这里艰苦的坚守。这一头的明军数量看起来很多,战斗力却非常令人担忧。
在中间,则是京师。京师的主要守备力量,就是三大营。原本三大营是非常精锐的,集中了明军的大部分精锐在这里。但是,土木堡之变以后,三大营的精锐被全歼,之后重新组建的三大营,完全失去了前辈的风范,战斗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三大营,只能是用来守城,想要和鞑子野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永乐大帝设计的天子守国门的基本格局,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的。边军主要是用来守城的,只负责应付小规模的,低烈度的边境冲突。野战主要是由京师的三大营出动。大战主要也是依靠三大营。三大营萎缩以后,只有依靠边军中的辽东军团和宣大军团了。
以前,为了防备蒙古人的死灰复燃,还有零星的攻击,明朝大力的修建长城,用万里长城将自己的北部边境,牢牢的包围起来。即使如此,大明朝还是有两次被打脸的记录。一次是众所周知的土木堡之变,一次则是嘉靖年间,鞑靼俺答汗围困京师。到了崇祯年间,鞑子两次入寇,更是没法说了。前面两次的阴影还没有去掉,第三次又来了。
要野战,辽东军团绝对是主力。要和鞑子野战,必须出动骑兵。而明军最厉害的骑兵,就隶属于辽东军团。但是,高起潜可不想和鞑子野战。这是风险非常高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就要全军覆没。在辽东前线,高起潜也是严令部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切切不可和鞑子野战的。
不过,要是他现在拒绝和鞑子野战,铁定会被崇祯一把提起来掐死。从进来西暖阁的时候开始,高起潜就明白了。这一次,崇祯不是要单纯的防御,而是要雄起了。或许是前两次的表现太窝囊,让崇祯觉得非常的丢脸。因此,这一次,他一定要挽回一点颜面。
问题是,崇祯想要挽回颜面,当然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的明军,却是经不起崇祯的折腾啊!在所有的太监监军里面,高起潜对军事是最熟悉的。他很清楚,明军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固守坚城,或许还能阻挡鞑子的肆虐。出城和鞑子夜战,那绝对是找死啊!
只看到高起潜跪在地上,给了张凤翼一个隐蔽的眼色,然后可怜兮兮的说道:“皇上,奴婢知道错了,奴婢愿意率军和建虏死战,将功赎罪。还请皇上开恩,让奴婢这条命送在战场上。”
崇祯欣慰的说道:“好!有志气!你起来吧!”
高起潜这才慢慢的站起来。
张凤翼眼珠子一转,非常关心的说道:“皇上,和鞑子野战,兵器粮草,都要加强,士兵的薪饷,也要加足三成。如此一来,必然人人奋勇,人人争先,大获全胜指日可待。”
崇祯不假思索的说道:“户部?”
户部尚书侯恂总是一副死人脸,枯瘦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好像是僵尸的脸,声音也是皱巴巴的,毫无感情的说道:“太仓银只有不足八十万两,粮不过三百万石,皇上自己看着吧。”
敢在西暖阁里面,这样跟崇祯说话的,也只有侯恂了。事实上,他已经多次想要致仕,脱离朝廷这个烂摊子,却始终被崇祯拦着。崇祯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出了问题,对于侯恂的冒犯,从来都不在意。温体仁本来想要将侯恂撵走的,后来发现撵不走,也只好放弃了。
于是,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崇祯的身上。太仓银的数量不够,只有从内帑划拨。这是惯例。随着陕西乱军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农业生产不断的遭受破坏,能收税的土地是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太仓银的收入也越来越少。盐税、铁税、印花税、矿税什么的,主要是还是进入内帑,成为皇帝的私房钱。因此,在国家财政有难的时候,只有仰仗内帑了。
崇祯没有回答,转头问杨嗣昌:“你们三镇呢?”
杨嗣昌慢条斯理的说道:“微臣计算过,只要九十万两银子,三镇就能集结六万军队,和鞑子决一死战。”
崇祯皱皱眉头,慢慢的说道:“六万人,九十万两银子,太多了。”
王坤委婉的说道:“皇上,我们三镇的薪饷,一向要比辽东的少,官兵早有怨言。我们不要加成,只要将我们的粮饷,和辽东军的平齐,官兵自然会奋勇争先,为国效力,打败鞑子,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