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的皇太极,百姓就无法发泄怒火了。只有活着的皇太极,用处才大。张准都已经想好了,只要是抓到皇太极,立刻装在囚笼里,从辽东一直拉到内地,沿途展览,免费参观。那得是多么热闹的事情啊。他简直看到万人空巷的场景了。
“皇太极,你不能就这样死了啊!”
张准自言自语的冷冷的说道。
沉吟片刻以后,他的目光,落在案头的文书上,
这些文书,都是从各地转来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文书。如果是一般的事情,在浮山城的虎贲军大都督府就处理了,不会转到张准的手上的。总的来说,张准案头上的文书数量,不算很多。
对于目前这种东奔西走的生活,张准并没有感觉不适应。同样的,张准身边的人,也没有说张准东奔西跑的不合规矩。因为,有人一早就将目光盯准了紫禁城。在他们看来,张准迟早是要入住紫禁城的,目前只是随便找个地方寄居而已。既然如此,那在哪里办公,都是没有问题的。
虎贲军在北京城外的兵力,相当的强大,随时都可以对北京城发起攻击。因此,好多人都觉得,紫禁城已经是虎贲军的囊中之物。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攻克紫禁城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攻打的问题。
紫禁城就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拿下,这使得不少人都觉得,以后虎贲军建立的国度,都城应该就是在北京。毕竟,就目前的环境来说,北京要比洛阳更加的安全。
当然,支持洛阳的人也不少。从后勤角度来说,洛阳的确要比北京有利。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洛阳同样优胜于北京。从以后的扩张来说,洛阳好像也比较有利。
“伤神……”
“让他们慢慢的讨论去吧!”
张准揉揉自己的太阳穴,将相关的文书放下来。
有关都城的问题,张准其实没有什么主见。在他看来,都城在哪里,好像都差不多。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还是在于制度。只要立国之初,将制度完善,以后就不会出太多的问题。
一说到制度,就得提到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内阁。这个问题,也是最近的文书中,提到的频率比较多的。相对于都城的选址,内阁的建立,好像更加的迫切。
在虎贲军不断的扩展地盘以后,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杨廷麟、卢象升等人,都开始提到,要在张准之下,建立一个内阁的架构。这个内阁,和朝廷的内阁,基本一样。主要的职能,是配合皇帝(张准)工作,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皇帝的权力。
由于内阁涉及到权力的分配,涉及到张准的个人爱好问题,他们在提到内阁的时候,都显得比较隐晦,行文措辞,都是比较谨慎的。不过,从字里行间,张准还是看得出,他们希望建立内阁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其实,张准对内阁并不反感。明朝的有些制度,其实是很先进的,没有必要全部推倒重来。比如说,内阁。明朝的内阁,不是立国之初形成的,而是自己慢慢的演变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制度。尽管没有议会,内阁的出现,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对皇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皇帝没有权,不行。皇帝权力太大,也不行。这就是张准的基本想法。皇帝没有权,自己和自己家族后裔,极有可能被抹平,连渣都不留一点。皇帝权力太大,则有可能带领国家走向深渊。一个人的智慧,肯定是比不上七个人的智慧的。
明国最平稳的时期,就是内阁和皇权平等的时期。皇权和阁权,互相牵制,互相平衡,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好像嘉靖和万历这样,几十年都不上朝,国家依然照样运转的情况,只有大明朝才有。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