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第1046章 松江府要重点发展 (1)(2/3)

小说: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更新时间:2023-07-04 22:24:33
  

  说起来,刘广新绝对算上是虎贲军的老人了。他的资历,也就是比刘航、王铭宇、侯山平等人稍微差一点。此前,刘广新担任的一系列官职,都让张准十分满意。于是,一纸调令,就将刘广新从青州府知府调到了松江织造局管事的位置上。

  “大人,这是属下整理出来的一些数据。”

  在松江织造局的衙门内,张准专心的听刘广新汇报。

  到目前为止,松江府辖下各县,总共有手工工场三千四百多所。雇工人数最多的,有八百六十多人。雇工人数最少的,也有十人。要是不够十人的,那就不计算在内了。那些,不能称为手工场,只能说是家庭小作坊。

  每天,整个松江府,至少出产十万匹以上的棉布,还有其他的绢帛绸缎之类的。每天,运载棉布和其他织品的船只,从松江府的各个码头,沿着运河一船一船的北上或者南下。每天,从其他地区运到松江府的棉花,至少有好几艘的大船。

  其实,现在的松江府,还不是最繁荣的时候。由于战乱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棉花供应,生产出来的布纱,生产出来的布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实力比较差的手工场,就不得不倒闭了。随着局势的稳定,供应和销售情况的逐渐正常,手工场的数量,还在进一步的增加。最乐观的估计,到明年年底,应该会超过四千家。

  “数量太少了。”

  “还不够。”

  张准缓缓的说道。

  “大人?”

  刘广新有点疑惑的说道。

  这么大的布纱产量,难道还不够吗?

  初次担任制造局管事的刘广新,刚刚到来松江府的时候,可是被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规模,活生生的吓了一跳的。他的确是万万没想到,在大明国,还有一个地方,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这里的百姓,基本不种田种地,只知道闭门纺纱,可是他们的生活,却要比其他地区百姓,要殷实得多。

  可怜朝廷放着这样一个金元宝区域,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利用。明国朝廷,曾经有一段时间,在苏州设置了苏州制造,专门为宫廷采取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苏州制造的正职,一般都是大都督遥领,实际掌权的,则是宫里派出来采办的太监。

  从性质上来说,这个苏州制造,纯粹是为皇帝的私人利益服务的,是皇帝的小金库。显然,明国的高层文官,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轻易得逞的。因此,他们屡屡联合起来,抵制苏州制造的各种行为。由于文官势力的强大,皇帝也经常不得不让步。既然苏州制造不能公开,背后的操作,也就一塌糊涂了。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苏州和松江府,那些手工场场主,都是富得流油的家伙,随便每个人身上拔根毛下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然而,荒诞的事情,就在这里——他们是免税的——朝廷都要灭亡了,他们还享受着免税的政策。

  虎贲军来了以后,按照规定,征收15%的商业税。每个月,光是松江府一地的商业税,就有二十万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两百多万两。几乎顶得上是大明国库半年的收入了。要是朝廷也按照虎贲军这样操作,肯定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缓解财政危机啊!

  “老刘啊!你的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

  张准语重心长的说道。

  刘广新有点疑惑的问道:“还请大人明示。”

  张准指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意味深长的说道:“不光是我们自己国内,还要考虑到全世界。我们的商船队,目前最远的贸易地区,就是日本。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商船队,会走得更远的。最终,我们的商船队,会遍布全世界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明,刺明最新章节,刺明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