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第678章 洪承畴要雄起(2/3)

小说: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更新时间:2023-07-04 22:24:33
  

  可是,为人臣子的,当然不能诽谤皇上的不是。因此,洪承畴也只有为卢象升默默的叹息了。接替洪承畴的杨嗣昌,暂时还没有和他会面,洪承畴也不知道,这个杨嗣昌,是不是好打交道。他和卢象升的配合,还算默契,万一杨嗣昌要一心居上,事情就麻烦了。

  董家堡的战报,洪承畴早就知道了。但是,洪承畴对所谓的鞑子的伤亡数字,不太相信。按照他的一般的概念,都是要将这个数字减去八成的。减去八成其实算好的了,有的甚至需要减去九成。

  对于张准这个人,洪承畴的感受很复杂。这人是个将才,却不能为朝廷所用,这是洪承畴最基本的判断。他潜意识里感觉,自己总有一天,是会和张准直接面对的。不知道这个张准,要比李自成等人强出多少?

  背后脚步声响,却是孙传庭来了。孙传庭要比洪承畴年轻一些,看起来很干练,不像是文官出身。和洪承畴相比,孙传庭的处事手法,要更加的直接,更加的狠辣。陕西乱军原来觉得洪承畴的杀人手段,已经非常凶悍了,后来见识到孙传庭的手腕,才明白,洪承畴都比不上孙传庭。

  “消息确实吗?”

  洪承畴不动声色的问道。

  “恩师大人,消息确实。多路探马回报,栾城、赵州、宁晋等地的蒙古鞑子,都向河间府集中去了。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可能是东虏又要和虎贲军开战了。”

  孙传庭恭敬而谨慎的说道。

  他是洪承畴的学生,洪承畴的官职,又在他之上,所以,他称呼洪承畴为恩师大人。洪承畴南征北战,几乎都带着孙传庭。可以说,孙传庭是洪承畴的得力门生,也是他的得力部下。洪承畴要是无法亲临现场指挥,都是孙传庭代替的。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洪承畴缓缓的问道。

  “应该是好事。栾城等地的蒙古鞑子撤走,我军刚好出击,打通和临清之间的路上通路,方便我军的后勤补给。如果粮食都从山西运来,路途遥远,路上也不安全。山西南部,灾民非常多,浩浩荡荡,漫山遍野,杀之不绝。”

  孙传庭干练的说道。

  “如果是东虏布设的陷阱呢?”

  洪承畴慢慢的思索着,有点忧心的问道。

  “恩师大人,依晚生看来,应该不会。奴酋黄台吉目前也是两线作战,既要应付虎贲军,又要防止我们的出击。情报显示,虎贲军给他的压力非常大。他将蒙古鞑子调回来,肯定是遇到什么事了。”

  孙传庭自信的说道。

  “岳托的事情,确切吗?”

  洪承畴又谨慎的问道。

  “情报方面已经核实,说是岳托的确带着东虏正蓝旗的主力北上了。有探马亲自目睹他们越过雄县、新城北上。”

  孙传庭再次干练的回答。

  “岳托北上……你怎么看?”

  洪承畴依然显得非常的谨慎,慢慢的问道。

  和鞑子作战,没有人不敢小心谨慎。因为,粗心大意的后果,就是全军覆没。有杨镐的教训在前,有谁敢掉以轻心?更何况,即使小心谨慎,也未必是鞑子的对手。洪承畴非常清楚,自己的军力,明显不如王坤和高起潜,最多也就是比接替卢象升的杨嗣昌稍微强一点。但是,杨嗣昌深得皇帝的信任,万一有事,肯定会比他洪承畴得到更多的援助。因此,出门在外,为了自身的安全,洪承畴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孙传庭斟酌着说道:“晚生估计,黄台吉是对自己的后路不放心。”

  洪承畴点点头,赞成孙传庭的提议,随即有点感慨的说道:“东虏在董家堡的伤亡,或许真的不小,否则黄台吉也不会考虑退路了。”

  孙传庭却有些异议,摇头说道:“老师,这虚报战果的习惯,从来都有,虎贲军方面,应该也不例外。黄台吉遭受的损失,必然不像外界知道的那么大。”

  洪承畴摇头说道:“虎贲军又不要需要邀功领赏,他们没有必要虚报战功。但是吴三桂那里的战功,值得商榷。吴三桂只有四千人骑兵,居然杀死了一千的鞑子首级,怎么看都怎么诡异。”

  孙传庭沉吟片刻,请示说道:“恩师大人,那我们的计划……”

  洪承畴断然说道:“立刻执行!”

  停顿片刻,他提高语调说道:“传令!晚上升帐!商讨军务!”

  孙传庭当即传令下去。

  因为是务要机密,所以平日总督升帐的那些排场,例如放炮、擂鼓奏乐、文武官员大声报名参见等仪节,统统免去,只把两年前皇帝赐的尚方剑用黄缎绣龙套子装着,摆在大堂正中的捕木条几上,靠着黑漆屏风。

  洪承畴换上二品锦鸡补子大红红丝蟒服,头戴六梁冠,腰系玉带。当他偕着孙传庭从签押房来到大堂时,被召见的文官武将都早已分左右肃立恭候,静静地毫无声音,院中虽然站立着两行武士,但也是鸦雀无声。洪承畴在中间坐定,习惯地、轻轻地咳了一声,拿眼睛向全体文武官员们扫了一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明,刺明最新章节,刺明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