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今天来到学馆本也没有什么具体目的,再见柳昂这小子不无委屈的样子,心里也不免略生愧疚。
之前柳敏将儿子托付给自己,结果他却忙于公务一直放养在商原庄上而疏于关注,这会儿面对柳昂小小的请求,他便也不忍拒绝、点头答应下来。
柳昂见李泰同意后,顿时便高兴的欢呼一声,而后便拉着李泰的手腕兴高采烈的往蒙学学堂而去。只是在走出了好一段距离后,他才放慢了步调小声嘀咕道:“好像是忘了什么事情……”
李泰也回头一瞧,见到那被忘了的“事情”正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脸上的表情仍有些木然。
这会儿柳昂也想起来自己的任务,连忙放开李泰的手又走向杨坚,稍作致歉后便又说道:“学馆同窗们互相称名或是小字、门中行第也可,我名柳昂,你是喜欢让人怎样称呼便怎样介绍自己便可。”
李泰知杨坚沉默寡言,于是便代其答道:“他名杨坚,称呼杨大也可。”
然而他话音刚落,杨坚却皱起眉头纠正说道:“称我那罗延!”
那罗延是佛教金刚力士之意,看得出杨坚对这个小字很满意,也乐意让人如此称呼自己,木讷的外表之下其实还是隐藏着一个熊熊燃烧的中二之魂。
学堂里,一群学童环坐一圈,有两个席位被他们围在当中,两席各坐一名孩童正自伏案写划着什么,而周遭坐着的孩童则一脸兴致盎然的围观着他们。
“这两个不满先生传授的课业,只说太过浅显,没有难度。所以先生便特意给他们出了几道算学题,只要他们能够解得出,便单独给他们开设课业。”
柳昂行至学堂窗外,先探头往里面看了看,旋即便又不无炫耀的笑着对李泰说道:“都是之前在庄上学过的算经旧题,但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解法,解答起来就困难的很。我离开时已经在解,到现在还没有解完。若是换了我来,也只需要小半刻钟罢了。”
李泰站在窗外向内看了看,发现悬起的黑板上抄录着题目:有人盗马已去37里,马主乃觉,追之145里仍差23里,续追几里乃得追及?
这道题目是《张丘建算经》中的一道题,张丘建乃是北魏时期河北清河张氏族人,李泰一家旧也寄居清河郡中,因此将《张丘建算经》也吸纳入家学中教授子弟用以启智明数。
这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比例问题,追去145里仍差23里,说明这145里之内追近37-23=14里,14:145=23:X。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对于没有接触过此类问题、没有这种算术逻辑的七八岁孩童而言,想要算清楚还是比较困难的。【1】
【6】
【6】
【小】
【说】
“我解出来了、解出来了!只是这数字有些细碎……”
正在这时候,堂内左边席中孩童突然举手欢呼起来。
李泰转眼瞧去顿时一乐,原来这小子竟是苏绰之子苏威。上次相见时还是在苏绰葬礼中,这小子年纪不大却悲伤不已,看得李泰都有些担心,如今算来也早已经除服并且比那时大了许多,看起来很是伶俐健康。
李泰对此本就没有特意交代,但却不想苏威这小子还是被家人送来了自家学馆进学。想想倒也正常,学馆中的蒙学招收本就是正当启蒙时期的孩童。
这个年纪本来才性禀赋都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所谓择优录取也只是空话一句,能够招收到的也只会是亲友门中子弟。若是不相熟悉的人,怕也不会放心将自家孩儿托付过来。
苏绰乃是李泰的荐主,斯人虽已不在,但这份交情仍然保留下来了。如今龙原学馆名声正壮,其族人将苏威托付于此也是理所当然。
“我也解出来了!”
紧随苏威之后,另一名孩童也举手答话道。而这孩童李泰也同样认识,正是高宾之子高颎,之前曾随其父入府做客过。高宾如今在西河郡担任郡守,李泰也算是其半个主公,将儿子托付在此同样没什么毛病。
之前柳敏将儿子托付给自己,结果他却忙于公务一直放养在商原庄上而疏于关注,这会儿面对柳昂小小的请求,他便也不忍拒绝、点头答应下来。
柳昂见李泰同意后,顿时便高兴的欢呼一声,而后便拉着李泰的手腕兴高采烈的往蒙学学堂而去。只是在走出了好一段距离后,他才放慢了步调小声嘀咕道:“好像是忘了什么事情……”
李泰也回头一瞧,见到那被忘了的“事情”正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脸上的表情仍有些木然。
这会儿柳昂也想起来自己的任务,连忙放开李泰的手又走向杨坚,稍作致歉后便又说道:“学馆同窗们互相称名或是小字、门中行第也可,我名柳昂,你是喜欢让人怎样称呼便怎样介绍自己便可。”
李泰知杨坚沉默寡言,于是便代其答道:“他名杨坚,称呼杨大也可。”
然而他话音刚落,杨坚却皱起眉头纠正说道:“称我那罗延!”
那罗延是佛教金刚力士之意,看得出杨坚对这个小字很满意,也乐意让人如此称呼自己,木讷的外表之下其实还是隐藏着一个熊熊燃烧的中二之魂。
学堂里,一群学童环坐一圈,有两个席位被他们围在当中,两席各坐一名孩童正自伏案写划着什么,而周遭坐着的孩童则一脸兴致盎然的围观着他们。
“这两个不满先生传授的课业,只说太过浅显,没有难度。所以先生便特意给他们出了几道算学题,只要他们能够解得出,便单独给他们开设课业。”
柳昂行至学堂窗外,先探头往里面看了看,旋即便又不无炫耀的笑着对李泰说道:“都是之前在庄上学过的算经旧题,但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解法,解答起来就困难的很。我离开时已经在解,到现在还没有解完。若是换了我来,也只需要小半刻钟罢了。”
李泰站在窗外向内看了看,发现悬起的黑板上抄录着题目:有人盗马已去37里,马主乃觉,追之145里仍差23里,续追几里乃得追及?
这道题目是《张丘建算经》中的一道题,张丘建乃是北魏时期河北清河张氏族人,李泰一家旧也寄居清河郡中,因此将《张丘建算经》也吸纳入家学中教授子弟用以启智明数。
这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比例问题,追去145里仍差23里,说明这145里之内追近37-23=14里,14:145=23:X。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对于没有接触过此类问题、没有这种算术逻辑的七八岁孩童而言,想要算清楚还是比较困难的。【1】
【6】
【6】
【小】
【说】
“我解出来了、解出来了!只是这数字有些细碎……”
正在这时候,堂内左边席中孩童突然举手欢呼起来。
李泰转眼瞧去顿时一乐,原来这小子竟是苏绰之子苏威。上次相见时还是在苏绰葬礼中,这小子年纪不大却悲伤不已,看得李泰都有些担心,如今算来也早已经除服并且比那时大了许多,看起来很是伶俐健康。
李泰对此本就没有特意交代,但却不想苏威这小子还是被家人送来了自家学馆进学。想想倒也正常,学馆中的蒙学招收本就是正当启蒙时期的孩童。
这个年纪本来才性禀赋都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所谓择优录取也只是空话一句,能够招收到的也只会是亲友门中子弟。若是不相熟悉的人,怕也不会放心将自家孩儿托付过来。
苏绰乃是李泰的荐主,斯人虽已不在,但这份交情仍然保留下来了。如今龙原学馆名声正壮,其族人将苏威托付于此也是理所当然。
“我也解出来了!”
紧随苏威之后,另一名孩童也举手答话道。而这孩童李泰也同样认识,正是高宾之子高颎,之前曾随其父入府做客过。高宾如今在西河郡担任郡守,李泰也算是其半个主公,将儿子托付在此同样没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