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6年,建兴十四年,十月四日。
北地郡春长而秋短,十月气候微凉。时入黑夜,汉军大寨内橘黄色的火盏点点分布,驱散夜色。
营帐内,灯火通明,大汉天子正披着毛毯,伏桉处理事务。大皇子刘璿坐于下位,一脸认真地阅读着《属国律》。
此时的刘禅正为诸葛亮回信,谈论自己北上河西并让关中调配骑卒协助的缘由。
“秦末纷乱以来,匈奴冒顿起于草原。时高皇帝初定天下,北击匈奴,欲了却草原之势,却不料有白登山之围。至文景之际,匈奴袭扰北疆,我大汉不得已以和亲为上,安息朔方之事。”
“幸得孝武皇帝神武,冠军(霍去病)、长平(卫青)超群,驱除匈奴于漠北,辟地万里于西北,匈奴遂难为之乱也。于是大汉扬威而四海安息,诸夷归附而天下安定。”
……
“今轲比能身死,鲜卑无主,诸部四散,互相攻伐,此乃草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汉若欲平息北事,此正值良机是也。若待一统天下,或十年、数十年,必将丧失此良机,大汉当见檀石槐猝亡,轲比能复起之事。”
“及天下初安之时,北有鲜卑复起之势。大汉再起兵与之争战,耗费必然更加巨大。此机遇乃是千载难逢之际,可减轻日后草原之祸患,故朕北上乃不得不办之势。”
就如书信上所说的一样,如今的草原情况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机会。毕竟纵观中国历史,几乎任何一个中央王朝崛起之时,草原上都存在着成建制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辽、蒙古、准噶尔。
而唯有三国鼎立之时,自从轲比能死后,鲜卑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分裂。也就是说这是大汉解决草原问题的一个绝佳良机,如果大汉失去这个机会,等到天下平定之时去解决,那么草原上又将出现势力庞大的鲜卑部落。
“且诗有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乃大汉天子,汉、胡、賨、羌、氐等天下数十种落之民,居于华夏之地,当为朕之子民也。故君居关中,当劝告文武,以王莽为鉴,不可有鄙夷胡人之为。”
……
大汉国内百姓成分复杂,没有哪一个州有单纯的汉民,而是汉蛮掺杂。益州有南蛮、賨人、羌人等少数民族,陇右汉羌参半,凉州多是胡人。是故长久以来,刘禅对汉、夷之事,没少操心。
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处理并不复杂,唯有羌、胡这种的游牧生活的民族,难以处理。几年前,刘禅便想效彷赵国的胡服骑射,给大汉建立一套适合的融合体系,但是寻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如今北上会盟鲜卑、匈奴诸部,非是他一时兴起之意,而是通过数年的借鉴思考,略有小成。准备以河西诸部为实验点,尝试对游牧民族的治理。
而刘禅给诸葛亮去信是想要统一君臣之间的思想,也说明他改变下大汉治胡体系的缘故。另外一方面,刘禅也是希望借着诸葛亮的口,告戒大汉诸官不能有歧视胡人的行为,官方层面要视汉**等,要以王莽之事作为反例。
王莽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基本是踩中了所有的雷点,将秦、西汉二代而来的民族关系,毁于一旦。西汉自武帝以后基本以宽松的民族政策治夷,而到王莽时,取而代之的是大民族主义以及强烈的压迫政策,从而激起周边少数民族的反抗。
北地郡春长而秋短,十月气候微凉。时入黑夜,汉军大寨内橘黄色的火盏点点分布,驱散夜色。
营帐内,灯火通明,大汉天子正披着毛毯,伏桉处理事务。大皇子刘璿坐于下位,一脸认真地阅读着《属国律》。
此时的刘禅正为诸葛亮回信,谈论自己北上河西并让关中调配骑卒协助的缘由。
“秦末纷乱以来,匈奴冒顿起于草原。时高皇帝初定天下,北击匈奴,欲了却草原之势,却不料有白登山之围。至文景之际,匈奴袭扰北疆,我大汉不得已以和亲为上,安息朔方之事。”
“幸得孝武皇帝神武,冠军(霍去病)、长平(卫青)超群,驱除匈奴于漠北,辟地万里于西北,匈奴遂难为之乱也。于是大汉扬威而四海安息,诸夷归附而天下安定。”
……
“今轲比能身死,鲜卑无主,诸部四散,互相攻伐,此乃草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汉若欲平息北事,此正值良机是也。若待一统天下,或十年、数十年,必将丧失此良机,大汉当见檀石槐猝亡,轲比能复起之事。”
“及天下初安之时,北有鲜卑复起之势。大汉再起兵与之争战,耗费必然更加巨大。此机遇乃是千载难逢之际,可减轻日后草原之祸患,故朕北上乃不得不办之势。”
就如书信上所说的一样,如今的草原情况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机会。毕竟纵观中国历史,几乎任何一个中央王朝崛起之时,草原上都存在着成建制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辽、蒙古、准噶尔。
而唯有三国鼎立之时,自从轲比能死后,鲜卑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分裂。也就是说这是大汉解决草原问题的一个绝佳良机,如果大汉失去这个机会,等到天下平定之时去解决,那么草原上又将出现势力庞大的鲜卑部落。
“且诗有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乃大汉天子,汉、胡、賨、羌、氐等天下数十种落之民,居于华夏之地,当为朕之子民也。故君居关中,当劝告文武,以王莽为鉴,不可有鄙夷胡人之为。”
……
大汉国内百姓成分复杂,没有哪一个州有单纯的汉民,而是汉蛮掺杂。益州有南蛮、賨人、羌人等少数民族,陇右汉羌参半,凉州多是胡人。是故长久以来,刘禅对汉、夷之事,没少操心。
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处理并不复杂,唯有羌、胡这种的游牧生活的民族,难以处理。几年前,刘禅便想效彷赵国的胡服骑射,给大汉建立一套适合的融合体系,但是寻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如今北上会盟鲜卑、匈奴诸部,非是他一时兴起之意,而是通过数年的借鉴思考,略有小成。准备以河西诸部为实验点,尝试对游牧民族的治理。
而刘禅给诸葛亮去信是想要统一君臣之间的思想,也说明他改变下大汉治胡体系的缘故。另外一方面,刘禅也是希望借着诸葛亮的口,告戒大汉诸官不能有歧视胡人的行为,官方层面要视汉**等,要以王莽之事作为反例。
王莽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基本是踩中了所有的雷点,将秦、西汉二代而来的民族关系,毁于一旦。西汉自武帝以后基本以宽松的民族政策治夷,而到王莽时,取而代之的是大民族主义以及强烈的压迫政策,从而激起周边少数民族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