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五百九十三章 行业变迁(2/2)

小说: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4-01-15 01:45:35
  

  “也就是东汉前的一刀切,东汉后的官窑器传世品一刀切,建国后的一刀切,剩下的还能往外走,是吧?”

  “对,差不多的意思。”费观笑道:“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古董在国内基本已经无人问津,很多古玩行都衰败的不行。”

  “韵古斋那时候是琉璃厂最大的店,建国前有十来个人,后头剩下了六个,宝古斋也就六七个人,通古斋除了掌柜的外,就一个伙计,其他就都是连家户了。”

  “最后干不下去了,都改了行当。韵古斋公私合营后做起了茶叶生意,韵玉斋卖起了粮食,宝华斋卖起了炒货。”

  “当然也不是全都改完变茶叶伙计米面伙计。比如振华斋的耿宝昌,敦华斋的孙瀛周,就是把文物捐给故宫博物馆,自己也跟着文物去了博物馆,当了研究院。”

  “更多的一部分,将店内的藏品捐献给了国家,古董行则成了隶属外贸系统领导的‘工艺品公司文物部门’,就类似我们工美的前身,而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也就成了吃公家饭的人。”

  “为什么文物部门的上属机构会是外贸部,是因为当时的观念——文物属于废品,鼓励以旧换新,出口到外国可以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后来又因为文物业务包含旧书,于是又划归新华书店,成立新华书店文物科,之后不久,因为它的更多业务与图书业无关,就独立出来,成为一直延续下来的文物商店。”

  “有些商店能够做大,就成了兼营工艺美术品的商场。”

  周至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蜀都新华书店,工美商场,古籍书店都挨在一块儿的原因,因为之前本来就是一家!”

  “就是这个道理。”费观笑道:“后来就是这个国家文物总店管理着各地的文物。主要任务就是三件事儿——收货,送货,卖货。”

  “收货就是以收集流散文物、向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提供文物为第一要务。那个时候有收购文物权力的单位,只有文物部门和出口公司。”

  “拿行市最大的首都来举例,首都文物商店在城里设立了三个收购站,分处西单、琉璃厂和地安门,除了三个坐店,文物商店的师傅被分为东北、南方、西南三个小组,常年在外收集。”

  “这些人基本就是合营前古董行的老伙计,他们是行家,眼力好,门路熟,他们去看东xz家才拿出来给看,新人去了,藏家都不敢拿出好东西来。”

  “这种情况到了六零年又发生了变化,六零年以前,收购的同时也有买卖,因为老师傅带有老作风,价格合适的时候就会转卖;而六零年之后,买和卖就分工了。”

  “文物商店收购上来的东西,经鉴别后,把文物价值高的送交总店,统一调配给各地的博物馆、研究机构。其余的分为三等,由文物商店出售。”

  “第一等放在商店的‘内柜’,通常在楼上,专供重要客户,行家里手。”

  “第二等在‘中柜’,面向广大民众。”

  “第三等就是可以出口的大路货,挂上了外宾供应处的牌子,所谓‘外柜’专卖可以出口的文物。”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重生之乘风而起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