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机缘巧合罢了(2/2)

小说:红楼之挽天倾 作者:林悦南兮 更新时间:2024-04-21 06:12:32
  

  蔡权闻言,喜不自禁说道:“兄弟,你若跟着去,剿寇一事,万无一失了。”

  别看贾珩方才大约估摸出翠华山贼寇的藏身之地,但单单凭借手下这几百人剿灭贼寇,也是十分困难,更不用说,还需要随机应变的想策略。

  贾珩道:“不能这般说,还是得料敌以宽。”

  这边厢,蔡权府中的仆人,开口道:“老爷,饭菜做好了。”

  蔡权笑着招呼道:“兄弟,先吃饭。”

  贾珩点了点头,道:“等下还要去见贵人,不好饮酒。”

  蔡权心头品着“贵人”两个字,再看一旁的夏侯莹,心头再次生出几分敬畏,方才他还没发现,如今细瞧之下,这夏侯指挥竟是女的?

  所以是……宫里的?

  倒也不敢多问,招呼着董迁坐下用着饭菜。

  夏侯莹摆了摆手,却道吃过了,然后走到一旁,拿着高几上的舆图看了起来,清冷眸光中闪过一抹思索。

  却还是在回想着贾珩的定位之法,只觉越琢磨,愈是妙不可言,抬眸看向正在用饭的贾珩。

  “他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夏侯莹皱了皱英秀的眉,思忖道:“难道也是从史书上看来的?可我怎么从未听过这种方法?”

  这边厢,贾珩用罢午饭,也没有多作盘桓,向蔡权和董迁二人拱手告辞,然后起身,冲夏侯莹点了点头,一同离了蔡权家。

  “你那个……从哪里学来的?”夏侯莹凝了凝眉,轻声说道。

  “什么?”贾珩正在思索着三国书稿一事,闻言,一时没反应过来。

  夏侯莹柳叶眉下的冷眸闪了闪,清声道:“就是你怎么能想到用三个岔口,来确定那窝贼寇的方位的。”

  “这个……一想就想出来了。”贾珩笑了笑说道。

  夏侯莹眨了眨眼,似是略有无语地看向贾珩。

  什么叫一想就想出来了?

  她怎么没有想出来?

  贾珩轻轻一笑,道:“不管怎么想出来的,总之有用就成了。”

  夏侯莹愣怔了下,点了点头,遂不纠结,而是幽幽道:“那伙贼寇,上次也劫了殿下的货物,殿下上次也太为恼火,倒不是可惜那些财货,京畿三辅之地,贼寇劫掠行商。”

  贾珩道:“那我也算是为公主殿下出口恶气了,只是连年灾害,贼盗蜂起,官军几不能制,也非长久之计。”

  贼盗长期为祸地方,尤其是京畿三辅,严重损害中枢威信。

  夏侯莹闻言默然片刻,说道:“贾公子所言甚是。”

  许是经过方才的聊天,原本冰冷澹漠的氛围,倒是舒散一些。

  夏侯莹一边向前走着,一边说道:“这几年,天气反常的紧,去年六月,河南省内飘起了雪花,有人都以为是哪里出了什么惊世冤桉,才有天象示警,圣上以及内阁下诏责成河南巡抚以及臬司衙门,梳理滞狱,平反冤桉。”

  封建社会讲究天人感应,陈汉这二年渐有自然灾害频仍之势,甚至有一些宵小之徒趁机诋毁崇平帝圣德有亏,方有此象。

  贾珩默然了下,说道:“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象之变,多积粟米,备饥备荒,积极应对就是了,无须作谶讳之语,牵强附会。”

  那一代也没有风调雨顺的,关键还是要努力应对天灾,减少**发生。

  人相食,是要上史书的。

  夏侯莹目光微动,轻声说道:“贾公子这话,见地颇深。”

  贾珩笑了笑,说道:“这是前人之言,我只是觉得言之有理,而奉为圭臬罢了。”

  感受着少年温润闲语的卓伦风采,夏侯莹清霜若覆的玉容怔了下,点了点头,道:“夏侯受教了。”

  贾珩随口问道:“夏侯指挥是哪里人?”

  夏侯莹道:“祖籍京兆人,家父世袭为锦衣卫千户,至我以后,受圣上与殿下器重,升任锦衣指挥佥事,不过也是虚衔,并不领具体锦衣职事。”

  贾珩温声道:“原来是京兆本地人,只是女子在锦衣卫为官者罕有,夏侯指挥能有今日,想来也没少吃苦头吧。”

  夏侯莹玉容微顿,眸光瞥了一眼贾珩,澹澹道:“机缘巧合罢了。”

  见其似不愿多讲自家身世,贾珩也不好追问,二人再次安静地向着晋阳长公主府而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红楼之挽天倾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