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沉稳脚步声响,李绪快步而来,朝着贾珩拱手行了一礼,恭谨道:“永宁伯稍等,父亲他更衣之后就行过来。”

  贾珩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茶盅,看向一板一眼的李绪,笑道:“济时兄不必客气,我等候一会儿就是了。”

  李绪轻笑了下,说道:“永宁伯远来是客,不好慢待了。”

  眼前的少年虽然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但却已位列军机,平章国事,而他还未刚刚中举,相差诚不可以道里计。

  贾珩与李绪说着话,问着李绪科举的情况,问道:“江南今年秋天一场科举,济时兄可有下场?”

  李绪声音低沉,说道:“说来惭愧,我已连考了三科,都未中举,父亲不知训斥我了多少回。”

  “江南文教鼎盛,能人辈出,的确不好出头。”贾珩感慨了一句,道:“济时兄也不要沮丧。”

  李绪叹了一口气,道:“的确是不大好考。”

  两个人正叙话之时,贾珩听到仆人禀告,抬眸见李守中从外间而来,离座起身,拱手道:“老先生一向可好。”

  因李守中现在家赋闲,如此称呼最为合适。

  李守中还了一礼,抬眸看向那器宇轩昂的少年,拱手说道:“老朽见过永宁伯。”

  二人寒暄罢,分宾主落座。

  贾珩笑着看向李守中,说道:“自来金陵以后,忙于军务,未曾得暇拜访老先生,心头甚为遗憾,原是该过来拜访一众老亲。”

  李守中道:“永宁伯因对虏之事殚精竭虑,纵然拜访老朽,老朽也会闭门谢客,听说前日崇明沙大捷,克定女真寇乱,金陵重归平静。”

  从盐务到军务,眼前少年自来金陵以来就没有闲着。

  贾珩道:“驱逐虏寇,职责所系。”

  李守中点了点头,看向对面的少年,问道:“前日金陵城中人心惶惶,士民奔逃出城者众,催逼进兵者有之,如今当是局面大定了?”

  贾珩点了点头,道:“虏寇一战覆灭,再无余力犯我南国汉疆,的确是局面大定了。”

  两人简单寒暄而罢,李守中询问道:“江南之事已定,未知永宁伯何时班师回京?北方边事重要,尤在江南之上。”

  贾珩道:“江南江北大营还有一些手尾需得料理,也没有多少天,就会返回京中。”

  李守中点了点头,说道:“这些年,未知京中诸事如何?”

  贾珩看向李守中,笑了笑问道:“世伯是问朝局之事,还是荣宁两府?”

  “朝局。”李守中放下茶盅,苍老目光落在少年的脸上,低声道。

  眼前少年为天子近臣,军机宰执,再也没有如其更知朝局隐秘。

  贾珩默然片刻,道:“圣上怀中兴大汉之志,这些年励精图治,虽前有贼寇祸乱中原,也为我汉军靖平,先前女真进略海境,同样折戟沉沙,如今正是能臣干吏,忠贞义士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之时。”

  这么一说,其实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因为这两战都是他亲自领兵夺取的胜利。

  李守中手捻胡须,点了点头道:“圣上沈谋英断,虚怀若谷,如今确是我大汉中兴之期,两淮盐法重定经制,听说河南方面生了一种新作物,可纾解百姓糊口之难,国朝定鼎百年,如今正是秣马厉兵,与敌寇争锋的时候。”

  这般一说,好像又与贾珩有关。

  贾珩闻言,看向李守中,暗道这位国子监祭酒平常也多有关注时局,连最近的河南之地番薯喜获高产,中枢降旨嘉谕一事都了如指掌。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是李守中表露出的倾向——主战派。

  文臣主战,一般就很难得,这样的话虽然有着风骨气节,但也意味着不可因利而动。

  贾珩沉吟片刻,试探说道:“如今圣君在朝,蹈厉奋发,正是革除积弊,百废待兴之时,也是才智之士为国家社稷效力之时。”

  李守中闻言,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子钰所言甚是。”

  这时,见两人谈话气氛轻松愉快起来,李绪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父亲崖岸自许的老毛病再犯,道:“父亲,午饭已经备好了。”

  李守中点了点头,看向贾珩,相邀道:“子钰,不妨一同用过午饭。”

  经过初步的接触,眼前这位贾子钰的确大有宁荣两公之风,少年得志,不骄不躁。

  而后两人用着午饭,初次接触也没有太过深入的交谈,简单叙说了下朝堂局势,李守中就在饭后的品茗时候,问起了贾兰。

  当着一位男子的面,自然不好问着女儿李纨的近况,仅仅是问着贾兰。

  当听贾珩说贾兰已进了学,李守中点了点头道:“兰儿如他父亲一般,于读书一道颇有恒心。”

  贾珩笑了笑,道:“我可是将兰哥儿当成我们贾族的翰林来教导着。”

  待吃罢午饭,贾珩这才离了李宅,其间谁都没有提及复官一事。

  ……

  ……

  离了李宅,贾珩与陈潇骑着马返回宁国府,此刻正是中午时分,干净、整齐的街道上响起马蹄的哒哒之音。

  “你觉得这位李祭酒如何?”贾珩问着身旁骑着马的少女,轻声说道。

  听到少年相询,陈潇面色现出认真思忖之色,少顷,清声说道:“方正之士,可以用之以直,但也要防止为其所伤,不过贾李两家分属姻亲,将来纵然……倒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如果堂弟他谋反,只怕这等清流反对的最为厉害,但堂弟他是废太子遗嗣,真要掰开揉碎起来,也算合着礼法。

  贾珩点了点头,道:“先拜访过再说,倒也先不急着帮其复起。”

  哪怕是培植党羽,拉拢亲信也有一个时机,现在他不在天子身边儿,贸然举荐姻亲,容易为小人离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红楼之挽天倾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