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告诉了他很多,可陛下自己也不确定,留下了他的文章,让他回去书写自己的理论,顺带着跟那些医者们研究一下正确与否。
枚乘的文章很快就在长安内传开了。
枚乘在长安本来就有名声,得知他写了新文章,很多人都买报纸来看,结果这么一看,顿时目瞪口呆。
你前端时日不是还在讽刺陛下嘛?这是怎么回事啊??
得知枚乘已经做了皇帝的郎中,众人都直呼上当,难道你这厮原先写那么多的文章批判庙堂,就是为了拿个一官半职??
连带着枚乘的名声都开始迅速变差,但是枚乘显然是不理会这个,他写文不是为了留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今遇到了能用自己的明君,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呢?
刘长在未央宫的不远处赐给了他一座新府邸,府邸还是很不错的,算不上非常豪华,但是也是应有尽有,方便他在这里办事写文,当地的不少文人得知他的府邸所在后,当天晚上就有五六个人来到了他的府邸。
当他们气势汹汹的走进院落的时候,枚乘就察觉到了来者不善。
为首的那人是他当初在齐国认识的老朋友,同样也是个写文赋的,姓徐。
徐生既没有行礼拜见枚乘,也没有寒暄。
「我当初因为敬佩您的胆识而跟您结交,可今日,您却为了自己的官爵而丢弃了风骨,我今日前来,就是想要告知您一声,往后,我们就再也不算是朋友了。」
枚乘并没有生气,他仰起头来,感慨道:「我当作朋友的人不能看到我的志向,我整日批判的人却从文章里看出我的想法…若是您觉得我不配再当您的朋友,那就请您离去吧!」
枚乘也不继续与这些人对峙,甚至都没有自白。
这让这些准备了一大堆措辞来跟他们争辩的人自讨没趣,最后只能是愤怒的离开。
这迅速在长安引起了一场文战,不少文人都开始写文赋来辱骂枚乘的行为,只是从质量上来说,是远不如枚乘的,而长安里真正擅长文赋的,如陆贾,贾谊,晁错之类的,又不屑于去写这种东西,因为枚乘的不回答,这场骂战也是无疾而终。
......
「陛下…我这…」
大汉太仆站在刘长面前,支支吾吾的,作为刘长多年的亲密好友,太仆对陛下还是很了解的,因此,当陛下将这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交给他的时候,他忍不住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陛下?
大汉的太仆并非是汉人,是月氏人,他大概是第一个在大汉担任官爵的胡人,甚至还干到了九卿的位置上,太仆这个位置那还真的是位高权重,非亲信不能任免,上一个太仆叫夏侯婴!
而他确实也做的不错,他在北地,朔方等地设立了大量的养马场,为大汉解决了缺马的问题,如今的大汉不但不缺马,甚至还出现了马匹过剩,当初高皇帝找不出四匹同色马的时候,一匹优秀的战马可以在长安里换一座六个屋的大院落…而寻常的马匹,价格也是在二十万钱左右,当时的一头耕牛也才一万八千钱左右…同样的钱可以买十几头牛了,到了如今,牛的价格在七千钱左右,而马匹的价格却已经暴跌,来到了四万八千钱…
太仆还亲自拟定出了一套马训,是讲述如何养马医马,他甚至还领着官吏们弄出了一套专门的畜医书,有效的保证了牧民的利益。
他因为功劳封侯,如今贵为窳浑侯。
大汉的侯是看食邑的,食邑若是少,只有一个亭的规模,那就是亭侯,有乡的规模,那就是乡侯,若是有一个县的规模,那就是县侯,只是按着食邑来区别,到东汉才正式划分出了各级别的侯和不同的礼法。
别看大家都是侯,可彼此之间的差距可就大了,就比如尚方的那些侯,这些人食邑规模都不大,仅仅有一个亭或者一个乡的规模,可庙堂里的这些侯,那可都是几千户的县侯。
太仆满脸的无奈,说道:「我知道陛下的宏图伟业,也知道您想让天下人都吃上饭的大志向…可这不是说畜牧越多百姓就都能吃上肉啊,当初的匈奴人,牲畜以千万计…可他们也并非是人人都能吃上肉的…况且,若是陛下要扩大畜牧,那就势必会抢占耕地,到时候就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唐国的畜牧业虽然发达,可还是要以农业为主,光畜牧是吃不饱饭的,而且一场疾病,可能就会让几十万人失去生计…风险巨大。」
刘长有两大志向,一个是让所有人都能穿上衣裳。
自从打开了与身毒的商路后,身毒各国纷纷开始朝贡,他们有着海量的纺织品以及原料,这些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汉国库,刘长也敢大手一挥,给全天下进行扶贫,给那些没有过冬衣裳的人赏赐衣裳,让他们都能穿上衣服…这个目标看起来已经很接近了,随着商路的发展,纺织机的改善,刘长应当是能看到人人有衣穿的局面,近期内纺织品的价格一降再降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商贾都为了获利开始去外头贩卖纺织品了…因为国内的利润是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