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花浑浊的眼睛不自觉淌下泪水。
县令一看她掉眼泪就心慌,忙道:“李硕人,这是天大的大喜事,您哭做什么?”
李良花的孙子孙女也上前哄劝。
三个儿子和儿媳则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彼此对视,能从对方眼中看到惊骇之色。
脑子嗡嗡乱响,心中鼓点如雷。
他们原先也是大字不识的,但自从老太太得了国主的青眼,一家子就跟着鸡犬升天了,连县令都要对他们家客客气气。他们窝窝囊囊、给人卑躬屈膝一辈子,骤然翻身成了老爷,跟着老娘住上好房子,街坊邻里都来巴结自己,连带着心态都发生微妙变化。
为了配得上如今的社会身份,兄弟几个掏出攒下的闲钱也请了识字书生,隔三差五还让念书院的孩子教自己,如此磕磕碰碰,硬着头皮啃下了百八十个字。他们肚子里有了墨水,见识自然也比以往高了好几层。县令手中的东西,怕是他们几代人都够不上。
县令离开的时候,将册子留了下来。
一道留下的,还有官府给的赏赐。
打开都是米面粮油和布匹针线。
李良花长子恭恭敬敬将县令送出大门,想挽留对方吃一顿却被拒绝:“李硕人府上还有得忙,本官也有俗务没解决,就不打扰了。”
县令这是客气话,也是大实话。
李良花得到的荣耀太大了,本地富户乡绅听到动静,绝对会接二连三带着厚礼上门道贺的。官府的人要是还在,容易让人拘束。县令一只脚刚迈出去,脑中想起一事儿。
拍着李良花长子肩膀,用比较直白的口吻提点对方:“有些人的贺礼,收下就收下了,有些人的贺礼,不该收的就别收。李硕人虽是你的母亲,但你毕竟姓王不姓李。”
少拿着李硕人的招牌胡搞乱搞!
上面视李硕人为宝贝,但对李硕人的后辈可没什么香火情。要是李硕人的后人仗着她的功绩,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为了李硕人的名声着想,少不得要让他们认清现实!
县令这话让李良花长子冒出满身的冷汗:“县令教训得是,草民一定记在心里。”
敲打过了,县令带人离开。
穷儿乍富,强得易贫。
康国上下有几个官员夫人能得诰命加身?
李良花作为一个丈夫早死的老寡妇,不靠娘家、不靠丈夫、不靠子女,硬生生拿下了四等硕人的诰命,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四等硕人每月还有固定月俸。
因为月俸,因为硕人诰命,早八百年分家的三个儿子都争着抢着想孝顺她,僵持不下干脆三家都拖家带口住到李良花身边。老太太觉得温馨和乐,也不计较那点儿争端。
沾老母亲的光,这几年没少收好处,不是这家想交好,就是那来套近乎,逢年过节回礼都故意重一两倍,名正言顺给三兄弟送好处。官府这边见三人只是占小便宜,对老母亲奉养也算尽心尽力,加之老太太年事已高,开心的日子过一日就少一日,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火,权当是哄老太太开心了。
送走县令等人,李良花长子转身回屋。
正如县令说的那样,他屁股都没坐热乎呢,本地有头有脸的人家排着队就上门。不是当家人亲至,便是子侄捧着厚礼登门。跟官府朴素的礼物不同,他们送的都是真金白银!出手最阔绰的就是百十两银子!就算三兄弟分一分,也够每家吃喝不愁七八年了!
还不止——
本地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来了。
人家一来就说看上好苗子,想收亲传弟子,三兄弟骨子里还是敬畏读书人的,忙不迭要将儿子推上去。熟料人家老先生只是笑容温和说要收孙辈年纪最小的,是个孙女!
三家孙辈合计二十一人,养活十一人。
有根骨的就一人,还不是多好的根骨。
但,矮个子里面拔高,有的选就不错了。
这是老先生上门前绞尽脑汁才想到的登门拜访借口。若是一个有根骨的都没有,他只能另外想一个。借着收徒的名头,老先生见到了李良花。老太太一听老先生要收徒弟,顿时来了力气,脸上褶子随着笑意痕迹更深,亲眼见了简陋的拜师仪式,口中直念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自己死后也能跟丈夫交代之类的话。
县令一看她掉眼泪就心慌,忙道:“李硕人,这是天大的大喜事,您哭做什么?”
李良花的孙子孙女也上前哄劝。
三个儿子和儿媳则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彼此对视,能从对方眼中看到惊骇之色。
脑子嗡嗡乱响,心中鼓点如雷。
他们原先也是大字不识的,但自从老太太得了国主的青眼,一家子就跟着鸡犬升天了,连县令都要对他们家客客气气。他们窝窝囊囊、给人卑躬屈膝一辈子,骤然翻身成了老爷,跟着老娘住上好房子,街坊邻里都来巴结自己,连带着心态都发生微妙变化。
为了配得上如今的社会身份,兄弟几个掏出攒下的闲钱也请了识字书生,隔三差五还让念书院的孩子教自己,如此磕磕碰碰,硬着头皮啃下了百八十个字。他们肚子里有了墨水,见识自然也比以往高了好几层。县令手中的东西,怕是他们几代人都够不上。
县令离开的时候,将册子留了下来。
一道留下的,还有官府给的赏赐。
打开都是米面粮油和布匹针线。
李良花长子恭恭敬敬将县令送出大门,想挽留对方吃一顿却被拒绝:“李硕人府上还有得忙,本官也有俗务没解决,就不打扰了。”
县令这是客气话,也是大实话。
李良花得到的荣耀太大了,本地富户乡绅听到动静,绝对会接二连三带着厚礼上门道贺的。官府的人要是还在,容易让人拘束。县令一只脚刚迈出去,脑中想起一事儿。
拍着李良花长子肩膀,用比较直白的口吻提点对方:“有些人的贺礼,收下就收下了,有些人的贺礼,不该收的就别收。李硕人虽是你的母亲,但你毕竟姓王不姓李。”
少拿着李硕人的招牌胡搞乱搞!
上面视李硕人为宝贝,但对李硕人的后辈可没什么香火情。要是李硕人的后人仗着她的功绩,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为了李硕人的名声着想,少不得要让他们认清现实!
县令这话让李良花长子冒出满身的冷汗:“县令教训得是,草民一定记在心里。”
敲打过了,县令带人离开。
穷儿乍富,强得易贫。
康国上下有几个官员夫人能得诰命加身?
李良花作为一个丈夫早死的老寡妇,不靠娘家、不靠丈夫、不靠子女,硬生生拿下了四等硕人的诰命,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四等硕人每月还有固定月俸。
因为月俸,因为硕人诰命,早八百年分家的三个儿子都争着抢着想孝顺她,僵持不下干脆三家都拖家带口住到李良花身边。老太太觉得温馨和乐,也不计较那点儿争端。
沾老母亲的光,这几年没少收好处,不是这家想交好,就是那来套近乎,逢年过节回礼都故意重一两倍,名正言顺给三兄弟送好处。官府这边见三人只是占小便宜,对老母亲奉养也算尽心尽力,加之老太太年事已高,开心的日子过一日就少一日,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火,权当是哄老太太开心了。
送走县令等人,李良花长子转身回屋。
正如县令说的那样,他屁股都没坐热乎呢,本地有头有脸的人家排着队就上门。不是当家人亲至,便是子侄捧着厚礼登门。跟官府朴素的礼物不同,他们送的都是真金白银!出手最阔绰的就是百十两银子!就算三兄弟分一分,也够每家吃喝不愁七八年了!
还不止——
本地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来了。
人家一来就说看上好苗子,想收亲传弟子,三兄弟骨子里还是敬畏读书人的,忙不迭要将儿子推上去。熟料人家老先生只是笑容温和说要收孙辈年纪最小的,是个孙女!
三家孙辈合计二十一人,养活十一人。
有根骨的就一人,还不是多好的根骨。
但,矮个子里面拔高,有的选就不错了。
这是老先生上门前绞尽脑汁才想到的登门拜访借口。若是一个有根骨的都没有,他只能另外想一个。借着收徒的名头,老先生见到了李良花。老太太一听老先生要收徒弟,顿时来了力气,脸上褶子随着笑意痕迹更深,亲眼见了简陋的拜师仪式,口中直念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自己死后也能跟丈夫交代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