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870【一触即溃】(1/2)

小说: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2-07-23 17:07:57
  x,最快更新朕最新章节!

  从八莫到老官屯,距离并不远,大概四五十里地而已。

  地势也不崎岖,只有一些低矮小山。但树林子很茂密,荆棘灌木丛生,而且夹杂大量水塘,河边全是芦苇之类的植物。

  近战兵手持长柄柴刀开路,一路砍伐荆棘藤蔓。

  几个小队的藤甲兵,带着少量火枪手,走在更前方去探路,不避荆棘硬生生蹚过去。

  黄幺蹲下抓起一把泥土,感慨道:“虽然以沙土居多,但也是能种庄稼的,这些蛮夷怎就不知开垦?”

  向导解释说:“将军,雨季涨水的时候,会把江边一大片都淹了。如果水量特别大,甚至能淹到树林这边,种地确实不如上游一带。”

  “放屁!”

  黄幺扫了一眼江面,又环视周边的地形:“这里虽然是急湾,洪水退得很慢。但从芦苇地到树林,地势没升高多少,只要在江边筑堤,肯定能挡住洪水的。江西的圩堤我见多了,在这里筑堤,不比在赣江筑堤更困难。”

  向导是个汉人商贾,听了这话直接无语。

  江西那些圩堤,一直到明代才形成体系,之前上千年始终被洪水困扰。

  江西是什么发展程度?这里又是什么发展程度?两相比较起来有意思吗?

  黄幺说道:“战后得秉明朝廷,让工部派人来探查。先由户部移民至此,工部拿出水利方案,只要把沿江堤坝建好,从孟养上游至此,沿江河谷必定能沃野千里。”

  沃野千里倒不至于,因为江边有不少大山。

  但这里的河谷,确确实实是好地方。一千多年来,诞生了好些地方政权,都是靠这些河谷种粮食起家。

  黄幺看到的荒芜景象,属于一种农业倒退。数十年来,缅甸掠走了太多人口,本地土司也互相功伐,缅王这几年还大量征发徭役。如此种种,搞得缅北人口锐减、耕地面积萎缩,好多河谷地带都原始起来。

  “砰砰砰砰!”

  前方树林里响起枪声,都不用黄幺下令,各部军官就已经行动起来。

  片刻之后,前方军官回来禀报:“都督,探路的兄弟遇到伏击,阵亡一人、受伤六人。我们打死敌军五人,活捉了三人,其余敌军全部逃走了。敌军更熟悉地形,不好追杀。而且害怕更前方有大队缅军埋伏,因此停止了追击。”

  “知道了,继续前进。”黄幺点头说。

  缅军确实设了埋伏圈,想要把大同军引过去。

  见大同军没有中计,缅军只能无奈后撤,眼睁睁看着大同军主力缓慢推进。

  不到五十里的路程,足足走了四天,一路披荆斩棘蹚过去的。

  当然,也有防备缅军的原因,士卒始终保护着运粮队,不给缅人任何偷袭的机会。

  防守老官屯的缅军,精锐足足四千多人,另有好几千的垃圾部队(缅甸贵族私兵、农民军和土司兵)。本来还可以调集更多,但丁家盛和杨展,在缅甸腹地中心开花,缅军主力大部分都在阿瓦集结。

  打算合围丁家盛的缅军,已经不止三分之二,而是云集了全缅四分之三的精锐。

  “汉兵这样打过来,船也不坐,设伏也不上当,你们说该怎么打?”老官屯缅军主将莽真,召集麾下将领问策。

  无人回答。

  大家都想着开溜,但又害怕被治罪。

  猜猜历史上的吴三桂,为了抓捕永历帝,带兵杀到了哪里?距离缅甸首都只有六十里!

  缅军连吴三桂都挡不住,怎么可能挡得住大同军?

  当然,吴三桂面对的,是被缅王祸害了十多年的缅军。而大同军面对的,只是被缅王祸害了几年的缅军。此时缅军的战斗力,稍微更强那么一丢丢。

  至于后来的清缅战争,跟士兵素质无关。

  当时清军筹划打决战,专门调来八旗精锐。

  打完撤军的时候,阿桂给乾隆上奏折,附带了一份清单——

  八旗军索伦队共3008人:阵亡12人,溺水2人,5名官兵因伤而死。在中国境内,病死官兵50人;在缅甸境内,病死官兵1820。

  八旗军鄂伦春队共300人:因伤而死2人。在中国境内,病死官兵71人;在缅甸境内,病死官兵80人。

  这就是清军跟缅军最终决战时,八旗精锐的伤亡情况。

  战死、淹死、因伤而死的,一共才21人而已。剩下全特么是病死的,而且很多在中国境内就病死了,谁让清军专门选在雨季行军?

  也不知乾隆看到奏章是什么心情,他的批复只有五个字:知道了,钦此。

  “你们说话啊!”莽真大怒。

  无人敢说话。

  莽真其实也想逃,但他不能逃。

  全国主力,都在蒲甘打围歼战。他要是弃城而走,北路大同军就能顺江而下,一路杀到缅甸首都去,这个责任谁担待得起?

  第四日下午,披荆斩棘而来的大同军,已经到了老官屯的外围。

  大同军一边扎营,一边在岸上架设火炮,轰击江面上的缅甸船只。

  第五日,正式攻城。

  老官屯的城墙,或者说寨墙,是木栅栏夹土结构,连像样的土城墙都没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最新章节,朕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