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四十章 到幽州过年(2/2)

小说:晚唐浮生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3-02-09 23:25:32
  

  梁向俭似是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办法拒绝。更何况梁满仓那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完全体会不到他爹的复杂心情,反而为能留在洛阳当官欣喜不已,已经开始憧憬新生活了。

  小梁都这个样子了,老梁又能怎样?

  圣人对部落酋豪、杂牌军主、割据将帅的打击,从来都不遗余力,并且那叫一个稳准狠。陈诚也从没想过圣人有这份恒心,不怕艰难险阻,一直坚持做到了现在。

  其实他也很理解,夯实新朝根基,不外如是。

  ******

  “昔年成德、淄青、沧景三镇争夺三汊城,何也?”卢府之内,邵树德问道。

  站在他面前的是银鞍直军吏李延古,刚被他任命为长芦令。

  长芦县(今沧县)在沧州西北三十余里,永济渠所经,漳水在此相汇,是一个重要的水陆转运节点。

  夏军北伐,长芦县这会已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粮草、器械或经永济渠北上,前往幽州,或由夫子赶着马车,输往瀛莫,川流不息,彻夜不停。

  “为蛤垛盐池之利。”李延古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

  他之前是主观印象了,下意识觉得长芦会有盐场,但后来发现,沧州确实有煮海盐的地方,但不在长芦县,且规模很小,不成体系。不然的话,横海军也不会拼了命地去火中取栗,争夺三镇交界处的蛤垛盐池了。

  如今的长芦县,也就是一个沿河商业城镇,仅此而已。

  “你出任长芦令后,首要之事便是保障北伐大军供给。”邵树德说道:“天雄、龙骧、义从三军乃国之干城,粮草、器械供给绝不能断。”

  “遵旨。”李延古应道。

  脱离军职,担任地方县令,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且不谈他本就不太喜欢在军中厮混,单就正七品上的长芦令,就是很多人抢破脑袋也要争夺的好位置了。毕竟,新科进士如果能授官,第一份职务也就是个从九品县尉罢了。

  “保障军需的同时,征发部分夫子送来沧州。”邵树德又道:“浮水需要清淤疏浚,清池、盐山、饶安诸县都会派人。”

  “遵旨。”李延古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应下了。

  刚刚扫平沧景镇,就要大肆征发百姓,消耗民力,李延古还真担心会引发民变。不过圣人的态度很坚决,冬天也确实是清淤疏浚河道的良机,错过这个机会,就得再等一年,圣人显然不愿意等。

  没办法,他说了算,听从就是了。相信有这么多大军屯驻着,沧州百姓还不至于那么没有脑子。

  浮水是一条流经沧州的河流,东入大海。位于浮水北岸的沧州由此成为了着名的航海港口,连通辽海周边各地。

  晋咸康六年,石虎便欲从此地出发,运粮伐燕。

  晋义熙十年,河间人褚匡向冯跋进言,从沧州出海,可至辽西临渝,跋许之。

  前唐之时,沧州更是供给平卢节度使各军的后勤基地之一。

  在那个年代,海船便是从沧州出发,顺浮水而下,直入大海,开往辽西、辽东。

  在邵树德眼里,沧景镇的作用可比成德、河东之类大多了。这似乎是他与很多人格格不入的地方,因为他脑海里的海洋思维太重了。

  大夏新朝已有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肯定也会有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犹豫过这个北都选址何处。

  正常来说,选幽州无疑了,但他也很属意沧州,因为其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

  而此时沧州的所辖范围,也与后世不太一样。唐代沧州大致包含后世沧州全境、天津南半部分、滨州一部,夏沿唐制,沧州的管辖范围并未变更。

  如果北都不作为主要都城存在的话,那么搞一个沿海港口其实也不错。基于这个标准,沧州其实就很不错了,尤其是是北部就在后世的天津港一带。

  不过他现在放弃沧州作为北都的想法了。

  都城,还是得选一些历史名城为好。

  历史上的五代王朝,后梁是两都,即西都洛阳、东都开封;后唐有三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北都太原;后晋有东都开封、西都洛阳;后汉、后周与后晋同——魏州一度被升格为邺都,但都罢废了。

  沧州,还差些火候,魏州和邺城都比它有资格当北都。

  不过,当不了北都,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商贸港口,沧州却是合格的。未来他也会经常到北都理政,沧州北境可以修一个码头,作为幽州的外港存在,接收来自辽东、新罗、淮海乃至南方的物资,也是不错的。

  渤海这个大澡盆子,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晚唐浮生,晚唐浮生最新章节,晚唐浮生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