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三十四章 抓鱼,灌香肠(3/3)

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3-07-09 19:45:56
  

  拿起一个小竹圈,套在肠衣口子上,拿起肉条往里塞。

  一边塞一边往底部捋,底部堆满后拿牙签戳上些小洞放气,继续挤压让里面的肉变得紧实。

  每隔十多公分,就用细麻绳扎上,一节香肠就算弄好了。

  就这样一节一节往上扎,很快就弄出一长根香肠。

  蜀州香肠品类繁多,有灌肉的,有灌猪血糯米的,甚至有灌排骨的。

  味道又有广味,五香,川辣。

  然后还分烟熏和不烟熏,上述几种方式自由组合,这就不少花样了。

  阿音家做的都是传统川味,灌完后挂在细竹竿上。

  香肠做好,又该调制酱汁刷排骨了。

  酱汁由麦酱,香料,酱油,醪糟和酒组成。

  将腌制了半天的排骨拎出来,拿刷子沾上酱汁往排骨上刷,刷完之后挂起来。

  至于做腊肉的那些,得继续腌着,半个月后才能取出熏制。

  待到酱排骨风干到一定程度,又开始刷第二次。

  如此在一个月内反复多次,才算是完成。

  酱肉风味与腊肉差不多,不过少了烟熏风味,多了些酱香。

  非要拿一个比喻的话,大致就是茅台跟五粮液的区别。

  到此杀年猪的大活基本干完了,但是其余事情也还不少,比如熬猪油,比如做酥肉,比如炸丸子。

  李君阁这边将猪身上肚囊皮,血脖之类不太好的部分切成半指宽的肉片,挂上加盐的面糊,入油锅中炸得金黄。

  稍好些的部分剁成肉馅,加姜水红薯粉调好,炸成肉丸子。

  妮妈妈那边将板油,边油,网油和部分太肥的肥肉切成细条,放锅里加些水煮上,让猪油慢慢析出。等到水干了,油也出来了,然后将就那油继续熬肥肉,熬到形成油渣,猪油才算熬好了。

  将油和油渣分离,瓦罐里头丢一把干黄豆,将滚热的猪油倒进去密封保存。

  丢干黄豆是为了防止油变质,变得“哈口”。

  一家人一直弄到了晚上九点过,才开始吃晚饭。

  晚饭基本就是中午的剩菜,没吃完的庖猪汤丢两个萝卜进去,吃完还有活干呢。

  明天要打糍粑,今天就要炒好花生,黄豆,芝麻,然后都弄成粉。

  还要熬好黄糖汁。

  过年好玩是好玩,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够累人的。

  从早到晚,就没有歇气的时候,不过好在气氛融洽,一家人聚齐干一件事情的情况,在阿音家里其实不多,大家就着红红的炉火边做边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再做完厨房的扫尾工作,睡觉的时候都十二点过了,卯日已经到了。

  ……

  一夜无话,李君阁起床的时候,欧奶奶和妮妈妈已经忙活开了。

  大甑子已经将泡了一夜的糯米蒸上了。

  今天是卯日,也就是兔日,相当于山下除夕,苗家今天要打糍粑,做冻鱼。

  打糍粑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来历是源于齐家,就是据说除夕吃糍粑,可以堵耗子洞,来年老鼠不偷粮。

  另一种说法源于平天下,就是据说当年轩辕族团由黄土高原沿黄河流域东进,与蚩尤发生武力冲突,九黎战败,蚩尤被俘后。轩辕用枫木将蚩尤械之,杀在十月上旬卯日,身首异处。

  蚩尤部族的龙族人秘密地收捡其肩胛骨、髀骨,运回后方住地,用糯米糍粑将蚩尤的肩胛骨、髀骨粘接复合后安葬。由此,苗族便传下了过年祭祖祭蚩尤的传统。

  糍粑要打够,一来自家吃,二来馈赠亲友。

  冻鱼则是苗家一道特色菜,象征人丁兴旺。鱼从龙,明天是龙日,因此需要做些冻鱼当做明天的“早年饭”,迎接龙日的到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山沟去种田,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回到山沟去种田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