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一十二章 打听政策(2/2)

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3-07-09 19:45:56
  

  薛县长说道:“你不用操心这些,这是我们政府的事情,你只要当好李家沟和苗寨的经济带头人,配合阿音把工作做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对了,你刚刚说还有样好东西,是什么啊?”

  李君阁又从背包里拿出几方砚台,然后又拿出小石头雕的金蟾,递给薛县长。

  薛县长接过来一一把玩,说道:“这个东西我不是太懂,这也是你们李家沟的出产?”

  李君阁说道:“这是盘鳌乡石匠,老石头王敏材,小石头王切的手艺。我们之前也申报过盘鳌乡石雕的非遗项目,不过一直没有代表性作品,这是他们的工艺展示,不过不是最重要的。”

  说完将金蟾重新接过来,对着嘴巴一吹,金蟾发出了清扬激越的啸声。

  薛县长大吃一惊,赶紧将金蟾接过,上下翻看,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说道:“薛县长,李家沟门楼前石号石鼓可以发声您应该是知道的。”

  薛县长说道:“知道,几个月前你导师孙老还来考察过,临走还要求我们县政府加强保护,说那门楼十分罕见,楼前的石号石鼓更是全国唯一一例发现,怎么?这两人跟这门楼有关系?”

  李君阁激动地说道:“这门楼就是王家父子祖上主持修建的,楼前号鼓更是王家祖上亲手制作的,现在在孙老的帮助下,王家父子已经将全套工艺复原出来了!这个金蟾只是小石头的牛刀小试,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号鼓复原的大工程!”

  薛县长一击掌:“好!这个非遗,我们拿定了!不但拿定了,我们还要和黄正亮同志的制竿手艺一样,送去争取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大风小说

  李君阁继续说道:“不过仅凭一个号鼓,我们肯定是欠缺说服力的,因此还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这中间遇到了一个问题。”

  薛县长说道:“什么问题?你尽管说,我们政府就是解决问题的!”

  李君阁说道:“我听说,石头这类东西,国家是按照无主之物拾得即归国有的法律通则执行的,我们捡这些石头做成工艺品,是不是违法的啊?”

  一句话把薛县长问住了。

  李君阁继续说道:“这种石材,我可是跟村民收了好几百吨了,当时是一斤一元钱收的,这就是几十万了,要是这种行为又问题的话,我可就不敢继续了。”

  薛县长敲击这桌面,似乎有些犯难,想了想又问道:“这种石材特殊吗?”

  李君阁说道:“有一些特殊,不过算不上矿物,听老石头的说法,这种石料的石性适合制作成砚台,如果号鼓用这种石材制作,肯定比也李家沟门楼的还好。”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材,都是通过捡拾得到吗?是否需要开采?”

  李君阁说道:“目前老乡们都是捡拾,没听说有大规模石脉的发现。”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头最大的有多大?”

  李君阁说道:“呃……最大的,有十来方,几十吨,不过那些都在江底,我们目前没法捞上来。”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头,我是指大的,几十吨的,多吗?”

  李君阁说道:“不多,主要还是一两公斤的居多,大的我们只发现了四五处。”

  薛县长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道:“长川,你来一下我办公室。”

  说过挂了电话,对李君阁说道:“我问一下文化局的古长川,前段时间县里出了一个关于长江观赏石的指导性意见,不知道适不适用于你李家沟这种情况。”

  在等待古长川的时候,李君阁又将这几个月来在李家沟的工作跟薛县长简单汇报了一下。

  总体工作是好的,最突出就是苗寨脱贫了,然后李家沟几项工程,也带动盘鳌乡了几个GDP。

  这是从经济上说,从文化上说那就厉害了,日本顶级工艺大师,国内顶级古建筑专家,中央电视台,川菜顶级大师先后来考察访问拍节目,几乎一个月一次,如此高密度的来访,别说夹川了,放眼全蜀州也是少有的。

  这还是在众多非遗项目没有爆出来的情况下发生的,薛县长暗暗思忖,以后去蛮州开会,拍着胸脯说自己是文化强县,是不是也该有底气了。

  听说这娃还跟省里老梁家,老司家都有瓜葛,要是老子有这样的资源,怎么着也还得往上挪一挪,搁他身上真他么浪费啊!

  正在暗暗感叹人同命不同,敲门声想起,古长川进来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山沟去种田,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回到山沟去种田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