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七十一章鱼卡(2/2)

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2-06-01 16:54:21
  

  阿音笑道:“其实也还好啦,现在有了盐,有了油,你又做得那么美味。”

  李君阁笑道:“现在有了线,我们就可以换一种钓法了。”

  阿音笑道:“可是你有鱼钩吗?”

  李君阁说道:“谁说钓鱼一定要用鱼钩的?看我的。”

  取来几根晒得皱巴巴的当年生的芦苇管子,切成许多五六毫米宽的小圈。

  挑了根干竹子,剖成细条,刮掉大多数竹肉,从每个节头两端各留出两个公分切断。

  然后将竹子中段掏薄,尝试这将竹条弯折,直到能将竹条弯曲到一起,两个头子刚好能碰到一处为止。

  将竹条打开,把两端削得非常尖锐,这就得到一根竹针。

  拿出上午最先搓制的细麻线,切下一米左右长,一头绑到竹针中部被削薄的位置。

  就这样一个一个做,没一会桌上堆起了**十个竹针。

  将早上剩下的木薯粥,倒筲箕里,将小木薯块都滤出来。

  取来一个浅筐和最后做的那捆粗麻绳放到竹几上,先扯出几米绳子,盘到浅筐里面,然后取过一个竹针弯过来,套上一个芦苇圈,在圈里填上两三颗小木薯块。

  将挂着竹针的麻线另一头系在绳上,往下放绳,小心地将竹针摆在筐中心,粗绳盘在浅筐最外围。

  然后照此办理,每隔一米系上一根竹针。

  很快浅筐中就出现了一盘绳子,中间都是弯曲到一处,填上诱饵的竹针。

  这玩意儿的名字叫“鱼卡”,抓素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用的。

  苇圈是当年生的,在水里会被泡软,等个头偏大的鱼类来就食的时候,嘴巴轻轻一碰鱼卡,已经泡软的苇圈就会断掉,鱼卡弹直将鱼挂住,鱼就被抓到了。

  吃了几天的鲶鱼了,李君阁想换换口味。

  鱼卡做好都快傍晚了,李君阁下到湖边,砍了几根竹子扎了个粗糙的竹筏,将粗绳一端系上一块五六斤重的大石头,划着竹筏到湖中去放鱼卡。

  湖水不深,也就四五米,先将石头放到底,李君阁一边理鱼卡线一边朝岸边慢慢放。

  竹筏划到湖边,李君阁牵着线头走到一丛竹林边上,将绳子绑在一根竹竿上。

  没有熊孩子,啥事情都不用藏着掖着,要是在李家沟这样干,没一会就被熊孩子们收走玩了。

  将竹筏拖到岸上。李君阁又去收集生漆。

  将生漆收到竹筒里,塞上塞子,这玩意儿李君阁不敢带回去,阿音常去找篾匠叔,好像对生漆不过敏,俩胡子就不好说了。

  给漆筒做了个挡水的帽子,将生漆筒子挂在一棵漆树上。

  去到苇塘边上,下水抽了一把香蒲芯子,李君阁又去溪水里捞出些木薯片,一天下来都没事,看来木薯没问题,回去给阿音加个菜。

  从鱼笼里头挑出一条鲶鱼,洗剥干净,也一起带回去。

  回到营地,将木薯切丝过水,这玩意儿拿陶锅炒肯定粘,因此还是那大笊篱装上油炸。

  这油还是炸鲶鱼剩下的,荒郊野岭的就别那么多讲究了。

  炸完木薯,余油倒回油盆,炒蒲菜,炒完后拌上木薯拌上盐,又当菜又当饭。

  又烤了几块鱼,还拿鱼头给阿音炖了一碗鱼头汤。

  同样给俩胡子各留了一盘木薯炒蒲菜,上边摆上两大块烤鱼块,李君阁和阿音自去吃饭。

  阿音一下午已经将新麻晾好了,来到竹几前,一看笑了:“哟,两菜一汤,日子越来越好了。”

  李君阁摇头到:“明天得垒个灶出来了,这火塘还是不适合我做饭。”

  阿音笑得眼睛弯弯的:“那是,二皮做饭排场可大,刚刚看你又是炸又是炖的。”

  李君阁说道:“接下来几天里,上午做麻线麻绳,中午我做木工,下午做大活,做完大活挑水收漆,晚上做手工,合理安排干活不累。”

  阿音说道:“那我上午跟你一起做麻绳麻线,下午去采集,晚上做编织。”

  吃过饭,李君阁让阿音去筛麻子。

  阿音其实不知道他要用这些麻子来干啥,不过二皮交待的总是有道理的,照做就是。

  李君阁自己则先去把酸菜泡起来。

  打开窑口,李君阁将冷却后的泡菜坛子拎了出来,打盆水洗刷干净后,点燃一小捆稻草扔到坛子里,快要烧尽的时候将坛子口没入水下,就听见坛子将水吸的嗙嗙响。

  阿音拍手道:“哈哈,没问题!好坛子,不过你拿什么泡?”

  李君阁笑道:“苗家酸汤鱼里放啥?”

  阿音兴奋的拍手:“芋梗!”

  先将阿音这段时间采集到的南姜从干沙子中刨了出来,拿一根小竹片刮洗干净。

  然后将昨天煮芋头时剩下的梗捡起来。

  经过一天的晾晒,芋梗已经蔫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山沟去种田,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回到山沟去种田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