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保卫战结束后的几天里,所有人都在忙一件事,不是庆祝,而是下葬。
这场战争从辽人到达城下开始虽然只持续了七天,但死去的人却近十二万,这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其中辽人骑兵战损近四万,而京城则是战死八万余人,城外空旷的平原上几乎铺满了尸体,一些厮杀较为惨烈的地方,甚至连泥土都被血浸透得仿若红色的土地。
眼下虽然是晚秋,但这么多尸体不及时收殓,依然可能造成严重的瘟疫,所以打完了仗的顾怀也没有闲着,而是带领士卒在城外辨认尸首,分开安葬。
战死的魏人自然是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在顾怀的提议下,外城划出很大一部分区域作为公墓,由民众们自发替魏国士卒们下葬,还能分辨出身份的自然可以立碑,而那些连尸首都已经无法拼齐的士卒便只能这般下葬,甚至连名姓都无从知晓。
但一座宏伟的纪念碑成为了他们共有的碑文,在顾怀带头献花缅怀之后,那块还在修建的纪念碑前每一天都铺满了新鲜的花束。
当然,也有人提议将那些辽人的尸首拖出来给民众泄愤,可说完没多久就被骂了回去,这说到底是战争,是两国之间的战争,拿敌国士卒的尸首泄愤这件事传出去成了什么样子?草草安葬就好,实在没必要做那种事情。
而在渡过满城缟素的前几天后,一种热烈的、鲜活的庆祝气氛便逐渐充斥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这次守城虽然惨烈,但也是实实在在的大胜,七万辽国精锐骑兵在京城脚下死了一半,还剩三万多狼狈地逃回了北方,身后刘安还带着魏国骑兵紧紧跟着时刻准备捅军粮不足的他们一刀。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件事都让辽国不可战胜这个概念成为了泡影,而作为战乱之时登上皇位的皇帝,赵轩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此时民间和朝廷真的再也没人提起那位已经被废的太子,每一个人都在说起那日皇帝陛下亲临城头鼓舞士气的一幕,如此年轻英武的皇帝,实在是提高了他们生出了对于大魏未来的期待。
当然,跟赵轩相比,更出名的还是顾怀,作为亲手领导了京城保卫战的将领,如果说前些时日战况最惨烈时还有人骂他是屠夫,那么在真正击退辽人以后,这位白马将军就成了百姓口中的英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起战场的一幕幕,还有那些新奇的武器和战术--甚至有人觉得只要有这位将军在,反攻辽国也不是什么不敢想的事情。
对于这种风声,有些人感到了不对,因为顾怀现在还握着兵权,如此风光无限万众归心可不是什么好事,这家伙这般年轻,万一起了些别的心思怎么办?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朝廷并没有对这种风声加以遏制,反而推波助澜,隐隐有将顾怀捧为板上钉钉的下一任镇国大将军的趋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眼人是看得清楚的,魏辽国战已经不可避免,京城保卫战只是个开头,以后的仗,还需要百姓士卒们有信心打才行。
弄个战神出来总好过把辽人那边当战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当然,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还有许多善后的事情,比如稳定京城内的物价,比如开始和北境重新建立联系,比如征调来的士卒得遣返回各自的驻地,比如战死的士卒抚恤得发放下去,比如立功的将领和官员必须得封赏之类的实在太多了。
这场战争从辽人到达城下开始虽然只持续了七天,但死去的人却近十二万,这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其中辽人骑兵战损近四万,而京城则是战死八万余人,城外空旷的平原上几乎铺满了尸体,一些厮杀较为惨烈的地方,甚至连泥土都被血浸透得仿若红色的土地。
眼下虽然是晚秋,但这么多尸体不及时收殓,依然可能造成严重的瘟疫,所以打完了仗的顾怀也没有闲着,而是带领士卒在城外辨认尸首,分开安葬。
战死的魏人自然是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在顾怀的提议下,外城划出很大一部分区域作为公墓,由民众们自发替魏国士卒们下葬,还能分辨出身份的自然可以立碑,而那些连尸首都已经无法拼齐的士卒便只能这般下葬,甚至连名姓都无从知晓。
但一座宏伟的纪念碑成为了他们共有的碑文,在顾怀带头献花缅怀之后,那块还在修建的纪念碑前每一天都铺满了新鲜的花束。
当然,也有人提议将那些辽人的尸首拖出来给民众泄愤,可说完没多久就被骂了回去,这说到底是战争,是两国之间的战争,拿敌国士卒的尸首泄愤这件事传出去成了什么样子?草草安葬就好,实在没必要做那种事情。
而在渡过满城缟素的前几天后,一种热烈的、鲜活的庆祝气氛便逐渐充斥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这次守城虽然惨烈,但也是实实在在的大胜,七万辽国精锐骑兵在京城脚下死了一半,还剩三万多狼狈地逃回了北方,身后刘安还带着魏国骑兵紧紧跟着时刻准备捅军粮不足的他们一刀。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件事都让辽国不可战胜这个概念成为了泡影,而作为战乱之时登上皇位的皇帝,赵轩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此时民间和朝廷真的再也没人提起那位已经被废的太子,每一个人都在说起那日皇帝陛下亲临城头鼓舞士气的一幕,如此年轻英武的皇帝,实在是提高了他们生出了对于大魏未来的期待。
当然,跟赵轩相比,更出名的还是顾怀,作为亲手领导了京城保卫战的将领,如果说前些时日战况最惨烈时还有人骂他是屠夫,那么在真正击退辽人以后,这位白马将军就成了百姓口中的英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起战场的一幕幕,还有那些新奇的武器和战术--甚至有人觉得只要有这位将军在,反攻辽国也不是什么不敢想的事情。
对于这种风声,有些人感到了不对,因为顾怀现在还握着兵权,如此风光无限万众归心可不是什么好事,这家伙这般年轻,万一起了些别的心思怎么办?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朝廷并没有对这种风声加以遏制,反而推波助澜,隐隐有将顾怀捧为板上钉钉的下一任镇国大将军的趋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眼人是看得清楚的,魏辽国战已经不可避免,京城保卫战只是个开头,以后的仗,还需要百姓士卒们有信心打才行。
弄个战神出来总好过把辽人那边当战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当然,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还有许多善后的事情,比如稳定京城内的物价,比如开始和北境重新建立联系,比如征调来的士卒得遣返回各自的驻地,比如战死的士卒抚恤得发放下去,比如立功的将领和官员必须得封赏之类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