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小说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3/3)

小说:晋末长剑小说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10-03 18:24:10
  

  男人出征后,女人小孩亦可勉强放牧,维持生产。

  大发之下,所有成年男丁齐上阵,固然会影响农牧业生产,但负面影响远不如汉人那么大——当然,非到生死存亡时刻,也没哪个首领闲着没事玩“大发”。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几乎没有维持成本,所以不存在养不养得起这种事情,因为他们就不养兵。

  胡人正规化建设后,也会尝试组建职业士兵,比如契丹的皮室军,平时就有人供养,不怎么需要干活,专心训练就是了。

  另外再谈一下组织形式。

  此时基本是部落、氏族形式。

  历史上胡人组织形式出现质的提升,是唐代的吐蕃。

  吐蕃实行“茹—东岱制”。

  翼长、万户、千户、百户、小将——翼长统领至少一个万户。

  这是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

  茹—东岱制下,各级官员管军又管民,以军法治民,组织度非常高。而且军事装备非常好,从中亚、天竺掳掠了大量工匠,有成建制的具装甲骑。

  说实话,若非吐蕃这种农牧混合国家运气不好,遇到了上升期的唐朝,估计会很厉害,毕竟安史之乱后,他们深入中亚,与阿拉伯人激战,还经常南下印度抢劫。

  当然,吐蕃运气也不错。

  唐玄宗天宝年间,吐蕃连吃败仗,损失惨重,九曲之地尽皆丢失,有亡国之忧。但戏剧性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了,吐蕃又活了……

  吐蕃的制度,与女真的猛安谋克制、蒙古的万户制大同小异。

  即胡人打破了部落、氏族的藩篱,以一种组织度更高的形式调用他们的人力物力,并且提升了凝聚力。

  这会的匈奴还不存在这种组织度。

  最后说一点,算是我的个人见解,不一定对。

  就总体而言,募兵制是要优于征兵制的,缺点是维持成本太高。

  不打仗的话,募兵也要领工资,而征兵在家种地,是农民。

  打仗的话,募兵要领双倍乃至三倍工资——中晚唐防秋,各藩镇派兵到边境,帮助中央守边,朝廷给两份工资,藩镇给一份工资,三倍工资。

  而征兵打仗,还是没有工资,或者只有极少的赏赐。

  在募兵制大规模开启前,压根就没军饷这个概念。

  另外,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汉当十胡”这种说法。

  对,这是西汉年间。

  到了后来,陈汤说现在不行了,只能“一汉当五胡”。

  原因是什么?

  胡人也在进步啊。

  西汉时中原与匈奴的文明、生产力差距极大,体现在战争上,就是西汉军队武装到牙齿,而匈奴只能武装极少数精兵,绝大多数人居然用骨箭,更别说大规模装备甲具了。

  另外,当时马具也不行,骑兵威力不够大。

  东汉时,这个差距缩小了。

  胡人装备提升了一些,而且出现了能提升骑兵战斗力的马具。

  到了魏晋南北朝,因为胡人大举南下,差距更加缩小。

  而且双边马镫、高桥马鞍出现,让骑兵可以借力,在马上做更复杂的动作,骑兵威力暴增。

  再到唐代,汉人军队的装备优势更小了,这时候怎么办?

  只能靠武勇。

  说一个典型例子,唐中宗时在阴山修三受降城,打算修瓮城、马面,置守具,被很多人反对。

  反对的原因你想象不到:他们认为城池修得太好,会让士兵有依赖心理,不愿出城野战。

  唐代朔方军六万余人,其实马不多,绝大多数是步兵。

  胡人骑兵来了,步兵要敢于出城野战。

  毕竟薛延陀人都能靠步兵一统草原对吧——薛延陀大概是蒙古草原上唯一一个靠步兵称雄的霸主了,奇葩。

  写得有点散乱,其中一些还是集中回答读者的疑惑。

  先这样吧,继续码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末长剑小说,晋末长剑小说最新章节,晋末长剑小说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