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第744章 星星、月亮、太阳、股票、有钱人(3/3)

小说: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更新时间:2023-10-16 01:00:15
  

  “老师过奖了。”

  张准毫不客气的将高弘图的叹息接了过来,内心里却是有点不以为然。这算什么啊?在二十一世纪,算计别人口袋里的方法,多的是啊!我随便搬出几样来,都能让你们目瞪口呆。

  “大人,这是有关几个大型商行建立的规划。”

  高弘图离开以后,侯山平跟着来了。

  虎贲军大都督府成立以后,每个部门,都需要有人值守的。政务部这边,主要就是高弘图和侯山平,其他人都是经常出现在地方上的。好像刘航,就是专业的救火队长,只要张准觉得有必要,他就得到现场去。一年到头,在政务部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侯山平送来的,乃是有关几个大型商行的组建方案。不用说,这样的建议,肯定又是出自张准之手了。所谓的商行,其实就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好吧,准确来说,是虎贲军军有企业。只是因为商行的名称通俗易懂,大家比较能接受,因此还是叫做商行。

  张准来自后世,对某些国企的痛恨,不在其他人之下,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你又不得不承认,大型国企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大型国企,掌握着经济命脉,掌握着国计民生,掌握着大部分的生产力,对统治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张准想要成立几个大型的商行,统管矿业、制造业、造船业、捕鱼业、商业贸易等经济领域。他们的组建模式,就和后世的国企一样,都直接隶属于大都督府政务部的管辖。换言之,就是直接接受他张准的管辖。

  撇开统治者的角度不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成立这样的几个大型或者是超大型的商行,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造船业,就需要他张准的强力介入。

  薛知蝶的造船厂,只负责制造军舰,不制造民用的船只。张准对于民用造船,是完全放开的。政务部曾经颁布过法令,鼓励民间造船。在五龙湾这边,的确有几个民间的造船厂,接受民间的订单,制造不同的民用船只。但是,它们的规模,还是不够大。它们能生产的最大型的船只,都是二号福船,排水量只有300吨左右,运输量大概在1500石左右。想要生产更大型的船只,它们就无能为力了。

  很显然,海洋竞争离不开大量的商船参与,特别是离不开那些排水量千吨以上的大型商船。这些大型商船,才是海上贸易的主力。远洋贸易,尤其是跨大洋的贸易,要是排水量不够千吨以上的商船,航行起来,万一遭遇大风大浪,的确是够呛的,倾覆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说,在东亚,排水量在千吨以下的商船,也就是在东海、黄海、南海、日本海、南洋等地航行,想要横穿太平洋,或者是横穿印度洋,那是风险很大很大的。从马尼拉前往墨西哥的大帆船,排水量都超过1500吨。这是硬性的技术指标,是不可能变通的。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荷兰人的大肚商船其实是不错的。大肚商船的排水量大,基本上都在1200吨以上。运输量大,基本上都在15000石以上。需要的水手又少,每艘船一般不会超过150人。抗风浪的能力还特别强。虎贲军要是可以复制出来,对于虎贲军的海上运输,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要兴建这样的造船厂,一般的商家,是没有这样的资金能力的。薛知蝶粗略的计算过,兴建一个这样的大型民用造船厂,起步资金就要十万两银子,还不算其他的后续费用。造船的结算方式,是首期支付三成,其他的等船只落水以后,才全部结清的。换言之,造船厂自身,必须垫资。要是算上人工和预备材料的费用,没有三十万两银子,根本无法启动。这对于一般的商家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再说,技术方面,他们也存在问题。一般的商家,怎么可能搞到荷兰商船的建造资料?虎贲军要是搞到相关的造船技术,也不可能无偿的提供给他们使用。此外,还涉及到一个保密的问题。想来想去,张准觉得还是自己另外开设一些大型的造船厂比较好,专门负责建造大型和超大型的商船。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这些民用的大型造船厂,是可以随时转化为军用的。

  “有人愿意投钱吗?”

  张准缓缓的问道。

  要组建商行,首要的问题,就是资金。张准不准备在民用的造船厂上面投入太多的资金,主要是采取民间集资的形式。一个大商家可能没有这样的能力,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上百个的大商家集中起来,应该可以了吧?

  “大人,你说的这个入股,大家还是有点疑惑的,他们的反应,不是非常的积极,可能还要观望一段的时间。”

  侯山平谨慎的说道。

  张准为了将自己的领地发展起来,还真是从后世搬了不少的经验的,股份制之类的,也是他从后世搬来的。张准希望通过发行原始的股票,筹集发展资金,将造船厂兴建起来。然而,情况并没有张准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到目前为止,准备筹集五十万两白银的股票,只卖出了五万两不到,不足10%。

  山东各府,都有点先天不足,就是有钱人太少。一般的百姓,目前还在向温饱的方面努力。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前,想要他们拿出钱财,购买股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大明帝国的有钱人,要么是在京师,要么是在江南,山东两边都不靠,的确是有点郁闷。

  民间没有足够的资金,无论你怎么折腾,都不可能无中生有啊!张准估摸着,剩下的90%多的股票,只能是在其他的地方想办法了。看来,必须找一个有钱人多的地方下手了。

  “扬州商会的准备如何?”

  张准忽然换了话题,缓缓的问道。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明,刺明最新章节,刺明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